关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时间:2022-05-23 07:08:12

关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

语文课程是一门有着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而又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与美育的关系最为密切。从语文课程与美育的关系角度看,缺乏美育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忽视语文教育阵地的美育也是一种有缺憾的美育。

一、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现实的状况是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被许多语文教师长期地忽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语文教学带有明显的应试功利特征,本来足以引起美感体验的文学作品,被许多语文教师程序化、公式化,简单的分解为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字词句、段落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条块,全然没有了一丝美感。这一缺乏美育的语文教学,留给人的只能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这样的语文教学背弃了文学教学的根本,与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要求背道而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不懂得什么是“美”,他们以丑为美,以怪为美。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说,与语文教学没有注重审美教育不无关系。我认为,在教育改革思潮涌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今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该还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拓展语文学科的艺术性,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欣赏美;语文教学要回归到审美和发现的层次上来,从欣赏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分辨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正义与邪恶。

二、培养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途径

1.要重视培养语感,以情动人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知、领悟、把握的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性表现。而审美教育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语文是中学各学科中最富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朗读,包括范读和学生自主朗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感受,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去探寻、领悟,让他们在阅读中自觉地感知、想像、理解作品,使他们的思想感情自觉地与作品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使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反复欣赏作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审美因素,以此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作家在作品中灌注的审美体验。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应特别注意语言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显示的美。语言美可以看作人的内心世界的美的外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言美要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培养语言的规范美和艺术美,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和气、文雅、谦逊、礼貌等习惯;通过课文中规范的语形美、章法美,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注重养成语形美、章法美的意识,力求做到具有词语妥帖、语句规范、结构平直、逻辑严谨、节奏抑扬等特点。

行为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反映和写照,人的审美观念、心灵美最终是通过人的各种具体行为来表现和检验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优秀人物得体的举止、高尚的行为影响学生。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行为美时应做到以身作则,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应注意使自己的举止温文尔雅、大方得体,以无声的行动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告别粗鲁的、不文明的举止,使他们在课堂内外的行为优雅得体,既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又符合审美的原则。

心灵美是人的美的本质之所在。心灵美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领域,包括理想、品格、情操、意志、才智等。在语文教学中,熏陶学生的心灵,使之符合世道发展的审美要求,可以通过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以及文学论著研读等五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逐步深入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由浅入深地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净化、美化。

3.要注重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缺乏审美能力仍是当今高中学生的通病。因此,贯彻审美原则,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语文审美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联想。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比兴、象征、对比、映衬等表现方法的运用,都是以联想为心理依据的,它可以把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明生动,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如欣赏李白的名句:‘旧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在这里,诗人充分发挥了联想的作用:第三句一个“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了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意味不足,接着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大胆的想象,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可见,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发挥联想的作用,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通过联想活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迁想妙得,深入领悟美的蕴涵,审美体验就会更加强烈、更加丰富。

4.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

一是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领学生理解形式与内容的协调,善于辨别社会现象、艺术作品的审美品格,形成高度发展的审美感和尺度感。二是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健康的情操,与低级庸俗的趣味作斗争,以美好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去锻造良好的精神文明。

语文审美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审美教育的独特优势,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教学实践的新特点,结合时代特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身体力行,实践语文审美教学,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资源,利用其中的美育因素,重视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求美的乐趣,从而开创语文审美教育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丁伙中学)

上一篇:中学生“完形填空”解答能力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加强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