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教师

时间:2022-01-21 05:05:39

做幸福的教师

【摘要】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说:“没有幸福的教师就很难有幸福的学生。”在传统的理念中将教师的奉献、爱岗敬业放到了第一位,而对教师的幸福却很少提及。陈大伟先生的这句话,将教师的幸福放在了学生幸福的前提背景下去认识,无疑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给以新的定位和认可。那么,如何做幸福的教师呢?在学习陈大伟先生的《建设理想课堂》著作后,本人将学习内容与自已的教学经验相结合,从道德要求、专业技能提升、和谐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与进步。

【关键词】道德堡垒;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健康身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潮流中,一代代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演译着平凡的故事,然而社会是如何看教师的呢?“你是教师?我就不喜欢与教师做生意,因为教师总喜欢争争讲讲”、“教师,不错啊,是辛勤的园丁”、“你是教师,你应该知道我们相信你能把孩子教育好”、“我绝不会让我的孩子做教师”、“千万不要报教师专业”、“教师,我才不想做呢”。……曾几何时,教师被人们推向了道德至圣的顶点,又被推向经济贫困的低谷。教师应该是“圣人”的化身,教师又是“贫穷”的代言人。面对工作的压力、社会的期盼、生活的贫困,教师奔波在晨昏之间,身心疲惫,教师过劳死日益增多。许多教师幸福感日益减少,甚至缺失。于是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偏差的种种异类及其挑战。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说:“没有幸福的教师就很难有幸福的学生。”教师手中掌握着学生的未来,民族的命运,教师的幸福决定着学生的幸福、民族的希望。作家毕淑敏说过:“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做幸福的教师,是我们教师应努力赋予教师这一职业最伟大的意义。

做幸福的教师要构筑起坚固的、高尚的道德堡垒

从古至今,道德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规范,它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做人砝码,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道德都是一把无行的尺子,权衡着我们做人和做事的标准。当我们因高尚的道德行为得到他人认可时,我们会从心中感到骄傲和自豪,会产生幸福感;当我们因自已不良的道德行为给他人带来不便或不利时,我们会遭到别人的责难,同时也会在内心对自我进行谴责,内心深处会因此而不快乐。幸福是什么?是内心深入的一种情感体验。古人云:“居天下之大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教育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天底下无上光荣的职业。做为教师,只有当我们构筑起高尚的道德堡垒时,我们才能做到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到的四点殷切希望,既“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教师应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胸怀祖国,热爱人民,爱岗敬业,创新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从事着最平凡、最辛苦的工作,却铸造着最伟大的梦想。所以说我们辛苦并快乐着!我们工作并享受着!这就是幸福,做幸福的教师,首先是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的教师。

做幸福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有些教师常会抱怨,各方面对我们的要求太苛刻了,我们一点自由都没有。这话没错,不断的检查、不断的规范,使教师们的许多自由得不到发展,使广大教师感到受制而不快。美学家高尔泰说明:“人没有自由就不成其为主体。”体现人的“自由”的本质,意味着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单纯受制于外物或他人的作用而被动存在,而是积极地、勇于创造性地把握现实生活的必然性以实现活动的目的,这是人的活动与其他动物的活动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对自由的渴望,是自文明诞生以来根植于人类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本质力量,只要人活着,他就应该以最适合人性尊严的方式去存在。自由的环境和氛围能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自由中体会到为师的幸福。教育教学自由是幸福的教师生活的一种条件和形式。但是,这种自由必须以承担相应责任为前提和基础。在自由和责任之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多大的空间内享有幸福。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当然是我辈――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更是教师本人的义务和通往幸福生活的必由道路。而人是有惰性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意识的适时按需提升自我,所以需求我们的高层建筑从更高的层面上给我们以督导和监控。在这时上级部门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坐井观天》中“小鸟”的作用。它会给我们这些“青蛙”带来自身经验以外的不同信息,促进我们思考和反思。帮助我们克服惰性,不断超越。 “学高方可为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做幸福的教师不仅应该是要求教育教学自由的教师,而更应该是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时代所需的教师。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做个教书匠,更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做幸福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校本研修面对面》的核心理念是“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强调要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不断学习和更新,在教育教学技能上不断充电和提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努力身体力行。在知识总量剧增、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的成长不是一种“想”与“不想”的自发行为,而是一种关系学生未来命运和前途的“该”与“不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终生学习,才具备教育学生的资格,才能够教育好学生。而教师的自我教育,是对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教师迈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不安于所取得的成绩,始终像一名田径场上的起跑者,以昂扬的志气超越自己。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完成社会的重托。

教师要少些抱怨,多些反思和研究。“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能够使我们在自我觉察中寻找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专业的成长又会使我们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这样,我们就不再满足于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处处搜集着教育教学反馈的信息。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又将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这样,我们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与研究中获得了新生。同时,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会感受到教育成功带来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我们更感觉到教育生活的充实和生命的价值。只有把教育当作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不断自学、反思、研究、追求完美,在自我不断提升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强的专业尊严感和更高的专业成就感的教师,在工作才能游刃有余,才会更多地赢得同事的尊重、领导的欣赏、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他就会因此而比较愉快,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幸福。才能在在教育教学的自由中享受到幸福的教师生活。

做幸福的教师需编织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和友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从而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对生活更加热爱,并使社会保持一种稳定的、融洽的秩序,促进人们确立和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促进人们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投身于伟大事业之中。做幸福的教师需纺织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之间和谐的关系。

从教师之间关系来看。教师,由于晋升职称、班级管理、成绩考评等方面存在着竞争,同事(特别是同学科教师)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情感淡漠,彼此之间都存在一种微妙的“隔阂态”,平时大伙都是“菜地里的萝卜――个个是头”,孤傲清高,夜郎自大,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把同事当作是“抢饭碗”的对手,相互防备着,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方法、新信息不与人分享,自私自利。人际交往淡化,相互沟通甚少。大家无心经营融洽的人际关系,都是做“表面文章”,在工作上,也是“各扫学科门前雪”,有时还可能出现不自觉的“拆台”“不配合”等不愉快。这不仅会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阻碍和谐校园的形成和发展,也往往使个人陷入一种莫名的紧张和烦恼之中。而那些能够处处为别人着想,真心与人相处,宽以待人,给别人留足空间,主动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相得益彰,相融相洽,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积极成全集体和他人的教师,必定在时间的检验中脱颖而出,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品味到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契诃夫说:“有教养的人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时别去看他。”不扬恶,给空间成就别人,契诃夫的境界更高。幸福,不仅是单个人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与人之间“分享”的一种体验。广告里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有道理的,因为帮助别人使你产生成就感、价值感,自己活着有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教师是科学知识的开拓者,是知识和智慧的引渡者,是学生成才的领路人。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去年网络报道的辱师事件,今天上半年出现的年轻教师郝老师被学生刺杀的事件,学生记恨教师发自内心的感慨等等,当事的学生心中留下的是阴影,在我们当事的教师乃至于我们为师的心中多少出现了不快乐。感慨之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反思我们教育不谐和因素产生的原因。我们是否真正理解教师的使命,是否真正解读了“尊师爱生”这四个字的含义。冰心先生1986年曾经说:“我说的既不是‘尊师’,也不是‘爱生’。我觉得‘师’与‘生’是互相尊重互相亲近的朋友。”互相尊重意味着彼此认同人格上的平等,意味着理解、接纳与宽容。互相亲近意味着付出彼此的爱,意味着相互帮助和鼓励,意味着共同付出与分享。在师生关系中,“互相尊重互相亲近”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师生交往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彼此成长和成就。彼此成长意味着彼此从对方身上获得成长的元素和营养,通过交往增加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自身发展和成长;彼此成就是彼此激发对方的创造性,使对方在交往过程中,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中获得人的尊严感和成就感。播种关爱、理解、尊重和成就学生的种子吧,因为你一定也会从学生那取获到关爱、理解、尊重和成就的果实,这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荣耀和骄傲。

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要张驰有度,善待自己

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文中曾写过:“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幸福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个体。这里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健康。要追寻真正的幸福,就要拥有良好的心态。降低自己的要求或欲望,在达不到目标时,不妨宽容一下自己;遇到挫折时,试着去做其他令自己放松的事,学着疏导自己释放自己解放自己的心灵;不管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要得意忘形,忘记自己姓甚名谁;遇到困难,多和朋友交流,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鼓励……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找寻到幸福的方向。正如卢梭说过的话:“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不是残缺的、贫乏的和相对的幸福,而是圆满的、充实的、使心灵无空虚欠缺之感的幸福。”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散散步、下下棋……。要有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自我定位。要张驰有度,善待自己。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说:“人欣赏美好,也欣赏凄凉。落日晚霞,霜叶秋林,晓风残月,流浪漂泊,离情别绪,秋日长天的冻云,敲窗的冷雨,无人的空阶,寒夜秋虫,昏暮雨中列车的汽笛,都是凄伤,也都是美丽。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争取的!只要你肯 “争取”,你一定会是一位幸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陈大伟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5月

[2]恩施市教育信息网 《做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的教师》 蔡祖泉 2008、5、5

[3]中国煤炭新闻网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蔡爱功2008-11-2

[4]《教师人际关系和谐》佐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11月

(作者单位: 呼兰实验学校)

上一篇:论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和创造力培养 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