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时间:2022-10-05 06:35:22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科教育和软件外包应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在完成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介绍了我院通过分析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实现对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达到完成学科教育与提升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质量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中国软件外包服务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缺少专业外包人才成为制约外包发展的一大瓶颈,培养满足外包企业项目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山东交通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早在2001年就确定了“定位市场,面向应用”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合格的对日软件外包人才、解决学生就业作了诸多积极探索。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这些问题入手,结合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才素质要求,对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2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山东交通学院是较早定位培养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本科院校之一,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上也较早地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比如,修订课程设置计划、开设“日语”课程,使日语等级证书与英语等级证书在外语能力证明上具有同等效力;为了让学生尽早熟悉对日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开设了“对日软件规范”课程;反复讨论并调整教学计划,使各门课程的设置更为合理;与外包企业的培训课程实现“学分”置换,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开发模式等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大环境下,我院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却成为了NEC、大连华信、上海启明等软件外包企业抢夺的对象,并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但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院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上的一些问题也显现了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随着与我院联系的企业越来越多,按各企业的要求对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已经变得不可能了。同时社会上大量涌现的培训机构在这方面也形成了有力的竞争。

(2) 外包企业在前几年完成了大量的基础人才囤积后,已经走出了“懂日语就要”的饥不择食的状况,对应聘学生有了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

(3) 有限的课时与大量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形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学位教育规定了每周的最高学时数,大一大二又必须保证足够的学位课程学时,所以能够利用的专业学习时间就非常有限了。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新知识,课堂的授课学时数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在完成学科教育的同时又尽量贴近用人单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历教育同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整合统一,就成了当务之急。

3软件外包企业的用人标准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目前软件外包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素质要求,我们对有业务往来以及一些知名的软件外包企业进行了人才招聘方面的调研分析,概括总结出了一般的软件外包企业的用人需求。调研的结果显示,软件外包企业在选择学生时,不再单纯地以是否学过日语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更多的企业将人才需求定位在综合素质的考察上。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系统、扎实的专业学习

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口的就业岗位,一般要求本科学历,个别企业的编程岗位要求大专学历,对于要求较高的技术管理岗位则一般要求为硕士学历,本科学历的则要求有从业经验。从这一条可以看出,各外包企业还是非常重视系统的学历教育,从正规全日制高校走出来的学生一般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较强的实践能力

针对各家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要求分析,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各软件外包企业所共同要求的,能否熟练掌握软件外包企业的常用软件和实用技术也是企业考查的重点,综合起来主要包含如下几条:

(1) 具有项目实战经验的人在就业时会占据绝对的优势。

(2) 熟练掌握一或两门编程语言,主要涉及的语言有C、C++、VC、JAVA、.Net等,其中Web编程主要涉及JSP和。

(3) 具有一定的数据库设计能力,能熟练掌握SQL或ORACLE中的一种。

(4) 熟悉Linux、UNIX、Windows、Solaris其中一种操作系统。

(5) 熟悉系统的开发流程,具备基本的软件开发思想。

(6) 熟悉常见的设计模式和开放架构。

(7) 能熟练应用几种常见的辅助开发工具,如Project、Visio、Rational Rose、Power Designer、ERWin等,测试人员应掌握常用的测试工具LoadRunner、Winrunner、Junit等。

(8) 熟悉软件技术文档的编写,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制习惯和代码书写规范。

3.3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熟悉相应的文化背景

不管是对欧美的外包还是对日外包,语言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软件外包企业会作如下要求:

(1) 具备英语四级或日语三级以上的外语水平,具备一定的英文或日文听说读写能力。

(2) 能使用外语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交流沟通。

(3) 对企业文化及国外文化背景做到基本的了解和尊重。

(4) 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

3.4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

软件行业的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团队开发、技术更新快、按期交付压力大、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行业、领域知识,因此,软件外包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如下素质:

(1) 具备一定的行业基础知识,如金融、证券等。

(2) 适应能力强,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及快速学习能力。

(3) 分析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强,善于和同事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状况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状况,我们通过审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向学生、老师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近几年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1) 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合理,基本满足软件外包企业的专业教学需求,对照软件外包企业的要求,所涉及的常用知识我们在所设置的课程中基本都会有所涉及,因而课程设置不存在大问题。

(2) 各课程的教学实施基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符合学校及系里的规范要求,教学秩序良好。

(3) 各课程加大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分析如下:

(1) 由于近几年课程设置计划变动较大,有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因此需要进一步讨论、改进和完善,以便能使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的需求,更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课堂教学内容更新程度不够,虽然有些教师通过到企业培训了解了一些与自己所教课程的新知识,但还是有不是课程的讲授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更新仅仅依靠所选用教材内容的更新。这对计算机这个本身发展较快的学科来说,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还是太慢了,因此需要各专业老师还是要及时了解企业应用的新技术,以便及时反馈于课堂。

(3) 各专业课程的传统理论讲授较多,对于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的力度偏小,尤其是企业常用软件及实用技术的介绍太少,以至于不能对学生的课后自学形成有力的引导,使学生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

(4) 教授方式单一,基本就是“课堂+实验室”的模式,对于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不够,教学改革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5) 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存在缺陷。各门主干课程都开了,但都是更多的只保证了基本知识的讲解,有些课程甚至存在一些交叉重复的内容,而对于课程后面开发应用较多的内容往往因为课时不足一带而过,给学生独立的开发设计形成了障碍。如VC++和Java,都讲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有的《软件工程》教材中也出现相关的内容,这就出现了重复;而对于数据库的连接部分,“程序设计语言”有时讲不到,“数据库”中也纯讲SQL Server或Oracle,结果这部分重要内容又漏掉了。这些都需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深层次地讨论,以便形成一套完善、规范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6) 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的相互衔接有待于进一步理顺,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目标、实施方式、评价标准等,以便通过课程设计确实达到提高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的目的。

5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内容整合的探讨实践

明确了用人单位要求和总结了教学中存在问题之后,为了使两者能有效地整合统一,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实践:

(1) 完善教学大纲,统一协调、整合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使各门课程的衔接更自然,内容安排更合理,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原来的教学大纲是各门课程各自为政,分别由多个老师指定的,不可避免地出现有联系的课程内容重复或“两不管”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组织了教研活动,将各科的教学骨干教师组织在一起,针对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统一调整理顺了各科的教学内容,去掉了重复的内容,将重要的处于“两不管”状况的内容固定到某一课程内讲述,使整个专业的课程内容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

(2) 密切联系软件外包企业,积极收集相关的专业学习资料,获取外包企业的专业需求,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通过调研或派老师到企业学习的方式,我们积极收集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料,详细了解软件外包企业的项目开发流程及规范,将外包企业对人才的共同的专业需求分门别类地整理成详细的课程需求及规范,反馈给任课教师,使教师上课时的讲解更加规范、更有针对性。如原来有的老师在上“程序设计语言课”时,举例、程序编写都很随意,现在通过对比软件外包企业的编码规范,再给学生上课时,不但留意自己编程规范,对学生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编程规范意识。

(3) 深化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

针对学科教育培养的学生易“理论强、实践弱”,不适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我院从学生入学开始,在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就分阶段、分层次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各实践环节均遵循“学习-实践-提高”的模式进行组织,也就是先根据教师课堂上讲授的案例学习,再通过课后及实验课进行模拟实践,进行独立的设计、开发,从而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们加大了各课程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如C语言是入门语言,教师在课堂讲授上强化案例教学,学生通过实验课综合性实验项目加以模仿实践,教师辅助指导;在课程结束、学生有了一定的程序设计思想后,课程设计阶段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规模较小的设计作业,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后面各学期的“程序设计语言”课或“数据库”课程的学习也会根据学生的水平给出相应层次的综合实践项目,逐步强化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又如,在大三下学期的“对日软件规范”课程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发完成一个较大的

项目,以此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规范意识,熟悉对日软件开发流程,提升学生的日文文档阅读水平和文档编写能力。另外,通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学院学生科技立项和参加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 丰富课堂教学。

将企业目前常用的工具、软件技术等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学习、选用合适的辅助工具软件以提高开发的效率。如“软件工程”课程原来强调开发流程及开发技术方法的学习,一般的软件工程教材也大都偏重理论讲授,而在软件外包企业,软件工程思想的应用除了体现在开发方法、流程的组织上,在CASE工具的应用上也是非常突出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在软件工程的实验内容中引入了对Project、visio、Rational Rose、Junit等工具的使用学习,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开发实用工具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开发的规范性和开发效率。

(5)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尽可能多地收集各软件外包企业的用人要求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内容、面试内容等,然后开发了一个软件外包人才学习资源网站,除了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放到网站上以外,还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充实网站,为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提供方便。该网站将使毕业生就业准备更加充分,也更有针对性。各老师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各课程的相关参考资料充实到课程材料中,有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6) 积极鼓励老师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或自己动手编写合适的教材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非常快,许多新技术在几年前的教材中根本不会体现,因此,学院鼓励老师最好选择最近3年出版的教材,以便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使新知识、新技术尽早进入课堂,努力跟上社会的步伐。

(7) 积极鼓励学生到软件外包企业实习、做毕业设计。在最后一个学期,鼓励已经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到相应的单位进行实习、做毕业设计,以便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为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提供了有效的过渡。

6结束语

以上仅仅是我院针对自身状况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初步探索,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现在我们面对的,一边是对日软件外包这个庞大的市场,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各高校能及早给自己定位,找准自身位置并付出努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局面一定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 徐延峰,刘杰,周应兵. 由软件外包人才匮乏反思高校IT专业教育[J]. 计算机教育,2006(6):71-73.

[2] 彭声泽,李琼. 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7):60-63.

上一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 下一篇:马扎诺学习模式与C语言综合性实验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