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磨课之路

时间:2022-10-05 06:28:39

我的语文磨课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去挖掘、提取,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综合能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为“外国名著”,我带领学生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总结了这类历险小说的写作规律――“遇险+智慧=成功”,并让学生以例悟法,拓展阅读。

第一轮磨课――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一轮磨课中,我选择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海底两万里》(节选)《格列佛游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金银岛》(节选)《儿子的鱼》5篇文章作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为: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优美的语句和精彩的段落,并完成练笔。

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走进课堂,我原以为课堂一定会充实高效,谁知教学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首先,预定目标多而杂,40分钟内无法完成,学习内容必须适当删减。其次,我的教学目标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也就没有办法引导好学生,课堂气氛沉闷。最后,我过于注重针对每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找来找去,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

第二轮磨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轮磨课,我删减了教学内容。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出“遇险+智慧=成功”的规律,完成练笔。由于《金银岛》一文“遇险+智慧=成功”的环节不十分明显,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去掉,学习剩余四篇。

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三读一练”活动。一读文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二读文章,找出一组“遇险+智慧=成功”的精彩段落,小组合作学习。三读文章,探究学习,思考自己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发现。一练则是,我从《海底两万里》中选一个章节,把其中的几个段落遮住,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布局谋篇的思维,这种课堂练笔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虽然有之前的阅读学习作为基础,学生对文章中历险小说的一般写作规律有一定的体会,仿写起来有模有样,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耗时过长,没有做到速读课文。再加上四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没有时间理清思路。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是无法很好地展开和深入。针对这些问题,我又开始了第三轮磨课。

第三轮磨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我在原有的学习方式上又做了调整。教学重点细化为:理解历险小说的一般规律,与学生一起找出各篇中“遇险+智慧=成功”的精彩内容,引导学生以例悟法,理清文章层次;加强朗读指导,在小组内进行个人展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事实证明,教师只有严密安排教学内容,使读写合理结合,再加上恰到好处的点拨,才能真正上好一堂看似简单的语文课。

通过三轮磨课,我领悟到了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两点。

一是教育的成功源自教学细节的成功。细节虽微乎其微,却能折射出教育的理念和大智慧。我们应该从预设与生成两方面出发,尤其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铺垫,并在课前和课中捕捉时机,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使课堂焕发生机。

二是语文教学需注重小组合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途径 下一篇:初中英语小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