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之美

时间:2022-07-17 07:08:19

感受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之美

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寻找、感受文章的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文质兼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主题美、意境美等五个方面。

一、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再现艺术形象的,生动的语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如《与朱元思书》,骈散相间,音韵和谐,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发出这几种声响的,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文中写了反映季节典型特征的声音如蝉鸣,也写了山林间所独有的声音如泉声、猿啼。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文笔准确、简洁,富有美感。

二、形象美

形象美主要指文章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勇敢坚强的盲聋哑人海伦・凯勒的形象。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充满爱心的莎莉文老师、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屈原、勇敢坚强的海燕等,都是形象美的典范。

三、结构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学生如果能从中领略文章构思的精巧和完整,对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思考问题的缜密性都极有帮助。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多次写到眼泪:第一次到徐州见着交卸了差事的父亲,“眼泪”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第二次看见父亲吃力地翻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感受到父亲在处境极为困顿的情况下对儿子的厚爱,“眼泪”是对父亲深深的理解。第三次看见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眼泪”是对父亲的无限依恋。第四次读信时的“眼泪”是对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的忧伤和悲叹。课文正是通过“我”的眼泪与父亲背影的相互映衬,表现出了父子深情。

四、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它是可信可感、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如《答谢中书书》,作者首先抓住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轴。

五、主题美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只有明确认识作品的中心思想,才算是把握住了作品的精神实质。初中语文教材中,主题深刻的文章很多。如严友春《敬畏自然》一文,“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一层为“畏惧”,但不是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当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远不止这些。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发现美、体会美、鉴赏美,并把这种审美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主动用文字来表达美、讴歌美、传播美。

(责 编 晓 月)

上一篇:探究如何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用... 下一篇: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