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时间:2022-10-05 05:21:18

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文等学科为主,工、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坚持把为长江上游一重庆地区一三峡库区以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立足点和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

挖掘经管学科优势,发挥经济决策咨询“智库”作用

一是依托重庆工商大学教育部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以及重庆市区域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等高层次重点研究基地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以西部大开发一长江上游一重庆市一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一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重点,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2003年,重庆工商大学通过竞争获得建设部中荷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政策研究”,该项目研究持续了近五年,提出了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引入市场机制的阶段性目标、模式、行业比较竞争机制等政策建议,获得建设部科技司领导、国内外专家和大部分示范地官员的赞赏。2004年,重庆工商大学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功能恢复重建关系研究”,该研究项目吸纳了部分市(区、县)移民局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参加,连续两年被市人大移民工委纳入年度调研工作计划。该项目中对三峡库区第三产业与城镇功能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剖析和提出解决库区产业空虚、恢复提升城镇功能的建议引起市人大移民工委及市移民局有关领导的重视。2006年,重庆市委、市政府为总结直辖经验、启动新一轮发展,开展较大规模调研活动,设置了十个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牵头承担了“重庆新兴直辖市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尤其是所提出的在重庆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初,重庆工商大学与市政府研究室、市委宣传部合作,通过在全国竞争,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该项研究将为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直接的决策参考。

重庆工商大学还将继续推动与南岸区、万州区、南川区、遵义市、武隆县等为代表的市区县政府的校、市、区、县合作,加快重庆工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各市、区、县科技创新能力。以重庆工商大学与南岸区联合共建的“南岸发展研究中心”为蓝本,与重庆市其他有关区县合作,联合共建区域性发展咨询机构,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务重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为渝东北、渝东南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依托重庆工商大学部级“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市级“企业管理中心”、重庆市唯一管理类工程中心――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正在重点投资建设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搭建重庆市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重庆建设成为西部现代物流中心服务。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脉,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重庆要形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就必须推动和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重庆目前已经具备成为西部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基础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物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及时、更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庆工商大学正加大力度整合现代物流、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工程、网络技术、3S技术平台等多学科优势资源,支持“中心”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清华大学、交通部水科所、中科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依托“中心”与企业联合共建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实验室,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搭建服务平台。在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成功合作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融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联合实验室,努力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开放性实验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整合理工学科资源。打造“环保、节能、降耗”集成技术研发基地

工业废油处理技术既是重庆工商大学跟踪研究了近30年的技术领域,也是我们产学研结合最成功的技术领域之一。主打项目TY-Ⅱ型透平油专用滤油机是一项具有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矛盾等多重意义。该项目从1989年开始进行研究,1993年通过技术鉴定,1994年学校大胆选择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兴办科技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校办企业向社会的大量推广,尤其是向电力系统的推广应用,很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批量服务于经济建设。于1994年获电力部攻关技术成果金奖,国家经委、计委、科委优秀节能产品,继而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合作形式,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使项目在实施中始终得到不断改进、完善、提高,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不断发展、活力和成功:1996年获尤里卡国际发明奖、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被列为部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9年被列为国家环保总局环保实用技术项目、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通过在国内外的40多个推广网点和60多个电力设计院所的共同推广,使产品在全国的占有率超过25%,并出口美、日、德等20多个国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类)。目前已在国内外的5000多家企业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一亿元,间接的节能节油价值达数十亿元。

本着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一步重庆工商大学将积极探索“科学研究+园区+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新路子: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工业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中心与长寿化工园区企业合作,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重庆工商大学科研院所提供人才和技术,并吸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共同参与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实验室研究由学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合作平台。

着眼社会需求,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办学之路,为服务西部和重庆地方经济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重庆工商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特色。“十五”期间,重庆工商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为适应市场需求,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澳大利亚职教界开展合作,启动“C-TAFE人才培养模式”。与洲际

集团、重庆商社集团、重啤集团、登康公司等多家重庆企业紧密合作,开展“订单式”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探索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

二是立足国际视野,探索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作办学模式,利用境外资源,推动专业的产学研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现有四个中外合作办学实体基础上,继续扩大与美国、加拿大、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合作领域,探索国际视野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是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探索联合式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依托由多家高校和企业联合组建的“重庆市创意产业战略发展研究所”,并引进澳大利亚MPC公司、西班牙Asian Horizon Ltd、重庆隆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入驻,联合共建市场前景好、应用性强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机构。为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有益路子。

四是注重实践环节,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重庆工商大学创新型产学研人才的培养,今后,重庆工商大学将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学校将不断夯实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大平台构成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新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使重庆工商大学培养的人才走得出去、用得上来、适应性块、创新性强,让社会和市场来检验重庆工商大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计划建设100个学生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训基地,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例如,鉴于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重庆工商大学积极创办“重庆工商大学创意产业园”。该园区将整合重庆工商大学文学、艺术、计算机、策划等多个相关学科专业资源,园区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于一身,是重庆工商大学又一个重要的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

在教学模式促进产学研进程方面,重庆工商大学已经并将继续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深度探索。

一是面向社会高层专家开放讲坛。创设“学者型政府官员论坛”、“学者型企业家论坛”,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进校园、进课堂、进讲坛”,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

二是开展教师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专业技术性强、应用性广的专业教师,学校将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项目决策和中高层管理服务。教师通过定期的生产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高质量教学活动。

三是教学院系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院系直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强强联合,使教学单位的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以此促进教学活动对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四是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建立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将面向重庆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加强对在职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基地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重庆工商大学教学资源的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重庆工商大学为主动适应产学研一体化的要求,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向纵深发展。主要改革措施有: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激励机制;产学研指标纳入重庆工商大学科研机构、教学院系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职称评聘、人才选拔、人事分配工作中,改革过去单纯以专著、论文“论英雄”,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合作研究、服务社会等指标纳入人才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主动走出“象牙塔”,真正关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出资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支持具有战略意义或示范意义的产学研重大合作项目。

上一篇:发挥信息行业优势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 下一篇: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