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散文教学

时间:2022-10-05 04:51:30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散文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的散文教学。

一、抓住散文特点

散文融合着自然、诗情和哲理美,同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有自身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文章的主旨)。理解这一特点,对我们把握散文的构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白杨礼赞”,它的中心词就是“赞”,无论作者怎么写,形式怎么变化最终都要归结到“赞”来。因此,抓住散文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在取材上,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涉及的事情,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凡睹物之情,思路所及都可以联缀成篇。所以,线索对散文来说,它的作用更大。因此,散文教学必须把握线索,理清思路。这样,才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构思艺术和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结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

1 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的《回忆我的母亲》就以母亲为线索。按年代先后,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2.有的寄情于物,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3.有的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鲁彦的《听潮》就是以海潮的景色变化为线索;4.有的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变为线索,如峻青《海滨仲夏夜》就是以时间的推移为文章的线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散文的不同写法,把握不同散文的构思线索。这样,散文的线索教学,自然也就成了“审美”和“取义”的重要途经:5.有的以感情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而组材的。

三、品味语言,明其特色

散文语言讲究优美。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写高原,写白杨,都能抓住其特点,运用贴切的词语来描写。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广”,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写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着墨不多,但把白杨树高大、坚强、挺立、奋发向上的特征都刻画出来了。作者遣词造句精炼形象,饱含着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语言的表现力。

散文的语言是很讲究文采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海滨仲夏夜》是这样写霞光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这一比喻生动形象,贴切自然。教师应当启发学生明确这样写出霞光的色彩和动态,就是要使人具体感受霞光随着海浪摇曳、翻腾的情状。

四、分析意境。领悟内涵

优美的散文,其意境可以与诗比美。由于意境是由“意”和“境”统一构成,所以散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意境。

一是展现画面。如朱自清的《春》,展现出描写春景的画面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全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层次构成了三大艺术境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展示的是一幅奇妙的“冬天里的春天”图。在那里,有阳光,有温暖,有笑脸,有绿草的气息,有自云的蓝天。有灿烂的晚晴……作者创造出了一个恬淡明丽的“春”的艺术境界。分析作品所展现的画面,就要讲清画面中各种物象的特色,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启发联想,引导学生进入情真意切的艺术境界,从而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二是以情析境。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表面上是写行道树,实际上写具有行道树精神品质的人。文章的感情基调就是赞美具有行道树精神品质的人――“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勤生绿叶、显出浓荫、迎接太阳、净化空气……”这就赋予作品于环境、意境、情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感情由写行道树的生长环境、遭遇到神圣的事业来歌颂具有行道树精神品质的人。这样就使“行道树”升华出了精湛的艺术境界。

五、借鉴手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华,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精心策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善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做到把读写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结合范文的教学去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事物,而且要指导学生深入地进行体验。体验是观察的深化。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细心体验,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内涵,才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写作源泉。

总之,散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向范文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文章: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化所学范文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效率 下一篇:说明文的阅读“五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