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失去的涅磐

时间:2022-10-05 02:59:26

新兴市场失去的涅磐

席卷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

20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迪亚兹?亚历杭德罗(CarlosDiaz-Alejandro)指出,商品价格高企、全球利率低迷和国际流动性泛滥的组合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涅槃。当时,没有哪位经济学家能敏感地认识到可能形成如此有利的条件。但这一条件确实出现了,在过去十年中,大宗商品富裕国--如巴西、印尼、俄罗斯和南非--恣意地享受着资源富裕带来的好处。

但如今,涅槃似乎正在走向结束:商品价格在下跌,仅仅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便已使发达国家市场利率走高、使资金逃离曾经热的发烫的新兴市场,流回北方的安全港。股市和货币在崩溃,不仅大宗商品富裕国是如此,印度、土耳其等其他此前吸引了巨量外资流入的国家也是如此。悲观者已经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危机的重演,甚至2008-2009年发达国家危机在新兴市场的重演。

受打击最大的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点:存在巨额外部赤字。过多的资本流入造成它们的货币升值,使进口品变得便宜,形成了侵蚀贸易平衡的消费(有时还有投资)繁荣,尽管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还提高了它们的出口品的价格。如今,周期正在逆转,汇率必须贬值以助外部调整。外资预测到了这一变化——利率提高到接近国内的水平——纷纷逃离,这加速了和深化了汇率崩溃。

这是坏消息。好消息(让我们祈祷吧)是,席卷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一方面,从财政行为角度看,今时不同往日,我和切丝皮蒂斯(LuisFelipeCéspedes)在最近的论文中指出了这一点。

大宗商品富裕国政府并没有如前几轮商品繁荣期那样将天赐横财挥霍殆尽。因此,政府债务以及由此造成的财政脆弱性不如过去那样高。这些国家的私人部门负债较重。因此,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这些国家的金融部门是否会崩溃,而在于它们的增长轨迹是否会崩溃。

当商品价格一飞冲天、资金充裕而廉价时,经济增长几乎唾手可得。在过去十年中,拥有可靠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拉美国家,如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增长较快。但阿根廷也是如此,该国政府的做法好像唯恐不能削弱经济制度、损害其长期增长前景似的。

如今,涅槃已经结束,增长将来自何方?在繁荣年份,许多新兴经济体,特别是拉美国家的结构性变化受到了限制。爱尔兰、芬兰和新加坡等国家——还包括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所出口的产品与十几年前已有所不同(出口目的地也是如此)。相反,智利的出口组合与1980年别无二致。

错误不在于出口铜、葡萄酒、水果和木制品。但经济史表明,很少有国家(如果有的话)能凭此致富。大宗商品富裕的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挪威和澳大利亚当然也出口大量自然资源,但它们同样出口许多其他产品和服务。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甚至巴西(它人口更多、工业基础更发达)就不是这样。

更糟糕的是,与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同,拉美国家并未融入地区和全球价值链。拉美国家政府应该利用全球商品和流动性繁荣的机会实现经济的多元化,与本国商界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部门。但它们没有这样做。

上一篇:为灵魂而跃起的风景艺术家段玉海 下一篇:金融门口的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