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时间:2022-10-05 02:11:50

高师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由于高等师范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应在注重其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加突出其师范性。探讨与研究高师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改革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把“师范性”渗透在整个高师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中,并在平时的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学术性”与“师范性”有机融合。

[关键词]高师院校;课程考核模式;师范性;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1-0048-02

[作者简介]赵仑(1975―),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到现行的课程考核模式不科学,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合理,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注重了专业学科的“学术性”,缺乏高等师范教育的根本特性“师范性”的进一步体现。对此,笔者对有机化学课的考试模式改革做出尝试,希望为高师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改革的必要性

考试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方法之一,传统的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既要体现其“学术性”,又要体现“师范性”的要求下,对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提出更了高标准,既要衡量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又要衡量学生的师范技能、动手能力,这是新的考核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这门课程作为化学、生物专业的基础课一般在二年级开设,而在这个阶段正是公共课开设较多的阶段,相对而言,分配给专业基础课的时间较少。专业基础课的教师讲课时迫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只求追赶教学进度,与学生的互动不多。对于部分学习基础薄弱、自主性差的学生,他们很难跟上教师的进度,随后他们很容易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方案

近两年来,笔者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多个环节。具体而言,包括章节作业、面试考核、课程论文、小组讨论等,这些考核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章节作业测试、期中测试、期末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讲完每一章留一定量的习题,并在下次课前进行抽测,以便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期中考试以开卷为主或由学生自主出题,经教师检查后抽取其中一份或重新组合后进行测试;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主要检验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考试和教学紧密结合,使考核过程呈现动态性、连续性、系统性。这样,学生能立即进入状态,同时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从容自如地操纵教学的每个环节。灵活多样的考核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

(二)小组讨论式考核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在课下共同对某一课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考核时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去答辩,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评分。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它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形成了组内人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面试考核、随堂提问的方式加强学习过程的检查

每次课后教师留1~2名学生进行面试,主题为本学期主要知识点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面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知道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结合在面试中出现的问题,个别辅导,习题课的重点指导,加强了一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这样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的构建,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扫除了学习障碍,便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

有机化学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基础课程。我们已在2010、2011、2012级化学、环境和生物专业的学生中采用了新的课程考核模式。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考核模式的转变,我们将原来的结果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自始至终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随时随地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种改革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整,而且还可以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向,改被动为主动。另一点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各个考核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更突出了“师范性”。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自身言谈举止、讲授技能、考核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承担起师资技能训练的任务也是我们师范类院校教师的重要职责。在这项改革中我们有意识地使自己传授知识的同时成为对学生进行师资训练的示范过程,熟练自如地调控教学节奏和课堂气氛,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提问、相互辩论和登台讲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当众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各种考核环节的灵活运用能力等,最终达到教学过程与示范过程、训练过程的统一,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一种直观具体的师资技能培养,使师范性与学术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起来。[3]这次课程考核改革实施的时间较短,内容和方法还不够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军.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模式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1).

[2]胡自英.让考试改革激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谈职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考试改革.科教文汇,2011(5).

[3]邵南,罗明东.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应更突出师范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6).

上一篇:谈儿童自尊心的培养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