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集团企业资金统一管理的利弊分析

时间:2022-10-05 01:44:45

煤炭集团企业资金统一管理的利弊分析

摘要: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煤炭集团企业资金统一管理的利弊,具体介绍了集团企业实行资金统管的模式,最后指出资金统管是企业集团强化资金管理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煤炭集团企业 统一管理 资金

近几年来,随着煤炭形式的好转,资金存量规模越来越大,但有些集团的资金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集团内各单位各自在银行开户、单独对外结算,资金在集团内层层拨付、分散管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企业对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认识上尚不到位,资金管理的定式思维和观念不能改变,造成资金整体运行效率低、效益差,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资金统管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对推动企业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有所借鉴。

1 煤炭集团企业资金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管理散乱 集团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单位资金分散占用的现实矛盾日益突出。各单位多头开户,造成是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另一方面集团却又为筹集急需的资金而为难,拿不出钱来调剂资金余缺,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这些情况使集团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显露。

1.2 预算管理困难 相当多的企业集团没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即使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原有模式下有很多问题还是无法解决,特别是集团企业。首先是如何处理一个集团企业内部不同的预算体系的问题;其次是集团控制的范围同具体的下属单位之间也是不一样的,下属单位需要根据集团下达的预算层层进行细化和分解,如何进行事中的控制,提供每个项目的完成数据是十分困难的,实效性不强而且存在误差,即使分析出来也只是基于事后的,无法做到实时地控制。

1.3 集团监管乏力 相当多的集团企业在资金流向和资金控制上脱节,集团企业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单位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体外循环严重。在无法建立有效的集团预算体系下,事前计划乏力,没有事中的控制,事后审计监督在实质效果上基本等同于走过场,给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1.4 财务信息失真 在集团企业中,由于所属单位受自身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所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有的企业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该提不提,应摊未摊,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

1.5 存在信息孤岛 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从1993年就开始实施,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不相同,集团难以通过汇总各单位的财务数据以进行分析和管理,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很多的财务软件主要的功能和定位是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以代替手工核算为目的,不能适应财务工作从核算到管理再到决策的需要,更无法适应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随着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展和管理级别的提升,集团企业的管理需求同软件功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上所列举的是目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原因来分析主要有两点:体制和手段。

①集中管理体制:资金权力过于集中,计划经济时期的“一支笔”制度有的沿用至今,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对资金运用的有效控制。虽然大部分企业制定了财务制度,设置了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但往往制度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乱收滥支,资金严重失控;投资随意性大,失误较多,大量资金沉淀。②信息化管理手段:由于煤炭企业大多地域分布广,集团采用的传统管理手段和方式已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由于手段的落后致使企业难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和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数据,成本构成不清,定价不准,产、销、购、存信息滞后,传递不畅,应变能力差,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封闭的信息孤岛,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实施监督和控制。特别是许多集团尚未建立必要的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集团公司很难及时了解掌握各下属单位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

2 集团企业实行资金统管的模式

很多集团公司已经意识到资金分散管理存在的缺陷,在不改变各单位对各自所控制的资金拥有的支配权的前提下,为了积聚分散在集团内各单位呈零散状态的资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纷纷实行资金统管。在实现集中管理方面寻找着最佳的模式和手段。

目前资金统管主要有“中介式”和“集团式”两种模式。“中介式”就是内部单位在专设的资金结算部门开立账户,内部开户单位之间的结算通过资金结算部门内部转账功能直接转账,内部单位对外的结算业务,均通过资金结算部门的银行账户办理。这种模式,资金结算部门实际上起了一个“二传手”的作用,所以称之为“中介式”模式。“集团式”模式是资金结算部门和内部单位均在同一银行开户,内部单位以各自的户名和账号对外办理结算,但资金结算部门的账户可以对其进行驾驭,内部单位对外结算业务,除在各自账户中反映外,在资金结算部门的账户中同样得到完整的反映,两者账户之间的关系相当于集团公司中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式在实际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实现。

目前我省煤炭集团企业基本上都采用的是“中介式”模式,设立专门的资金结算机构,统一办理内部和对外资金结算。其主要职能有:①现金出纳。②内部结算。③对外结算。④资金调剂。⑤资金监控。业务办理的办法是集团内各单位均在内部资金结算机构开立账户,内部开户单位之间的各项结算通过内部转账功能直接转账;涉及外部单位的各项结算业务,均通过资金结算机构在某个商业银行的结算账户办理。以利用集中起来的沉淀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资金增值的目的。

3 资金统管的利弊分析

3.1 实行资金统管的好处 ①可以使集团的财力得到有效集中。由于各单位统一在资金结算中心开户,集团内的零散资金得以集中,可以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便于集团总部对资金的统一调配,集中财力,办大事。②可以把住下属单位资金的入口和出口。由于只有资金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账户,下属单位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通过结算中心,可以随时了解各开户单位资金的存、取、贷,掌握资金的流动信息,有利于加强资金监管,防止下属单位隐瞒、截留收入,转移、挪用资金。③可以使集团的资金得到保值、增值。资金集中管理以后,对形成的大量沉淀资金,可以通过购买国债、定期存款、内部融资、投资等资金运作方式,盘活资金,提高沉淀资金的利用率,实现集团资金的保值、增值;可以减少银行贷款,节约财务费用,降低财务风险。④可以解决资金结算的安全问题。各单位在结算中心存、取款、办理结算业务,财务人员不用再频繁地携带现金往返银行,可以保证资金结算的安全。⑤可以降低结算成本,加快结算速度。集团内单位之间的结算可以直接在结算中心办理,随到随办,结算到位,不用支付手续费,不用再通过银行进行票据交换,减少了中转环节和资金的在途时间,可以加快结算速度,降低结算成本。⑥可以规范银行账户管理。由于各单位都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账户,只有结算中心在银行开户,可以大幅度减少集团的银行账户,规范银行账户管理。

3.2 资金统管的负面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实行资金统管,在带给集团许多正面效益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①资金统管最大的风险是连带责任风险。当结算中心的内部开户单位如果面临法律纠纷、冻结账户时,很可能会冻结集团的银行账户存款,如果该单位在结算中心存款不足,冻结的则不仅仅是该单位的存款,而是结算中心管理的营运资金,从而会影响到全集团的正常运转。②资金集中起来以后,就要为资金寻找出路,进行资金运作,风险也会伴随而生。开展集团内资金拆借业务,就会有融资风险,就有出现坏账的可能,而且往往由于操作不规范,加大了风险。开展投资业务,就会有投资风险。而资金结算中心的业务人员,与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员相比,风险意识和驾驭风险的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③由于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还远远滞后企业的发展需求,资金统管后,各单位往来进出款项不能通过Internet网直接办理结算,且数据不共享,加重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追求资金规模效应,强化资金流动性,合理调配资金运营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只要采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并且该模式的有效实施,可同时实现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之目的,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集团强化资金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战宇,王丽莉.浅析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01).

[2]张晓彦.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35).

[3]张子英.煤炭企业精细化与内部市场化[J].价值工程,2010(20).

上一篇:完善铁路运输企业运输进款清算办法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玉林市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