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追寻快乐的教育

时间:2022-10-05 01:32:05

用心追寻快乐的教育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升学作准备,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孩子的快乐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标志,也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的历史诉求。快乐教育是育人,是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以快乐为追求目标,为学生的一生快乐奠基,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办快乐的教育既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更是教育人不懈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本真 道德 以人为本 心灵 使命 生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85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教育。现在的学生,最缺的不是物质的生活,而是精神的生活;现在的教师,效果最不能让人满意的,不是对教材内容的教育,而是对精神境界的教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充实而强大的心灵和美丽而纯洁的快乐。

快乐的教育是什么?应当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追求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是“使儿童带着整个身体和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健康的身心和更圆满发展的心智离开学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童年的生活不可重复,尤其儿童期是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升学作准备,更要给学生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学生的一生快乐奠基。办有快乐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是我们教育的追求和梦想。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就是“回归”,回归人的自身发展,回归生活,回归学生。

一、办快乐的教育,就要办本真的教育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推崇天人合一,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当今社会,办教育依然需要追求教育的本真。本真就是教育规律,本真的教育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回归自然,快乐成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责任,它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沉淀。顾明远先生认为:“现在的教育,忘记了培养健全人格这个最根本的目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现在大家都是只顾着眼前的利益,不考虑孩子将来的幸福。”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等问题,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思想出现在教育上时,“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为今天最时髦的教育名词。许多人忘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忘记了教育的初衷,忘记了教育自身的规律,想当然地进行教育。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度教育的恶果。教育,不是“短平快”的事业;教育,最终所要回归的是人的本性,所要发掘的是人的天然属性和内在潜力。世上有很多事都是无法提前汲取的,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法则。孩子就像一块原本美丽富饶的土地,本该遵循自然规律与常识,小心翼翼地种上一颗种子,然后等待种子慢慢发芽、长大,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不能“赶牛上树”,只能“趋牛向草”,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的教育必然失败。人的成长固然要靠教育,但主要是靠他的潜能,教育只是一种外力,因此,教育要遵循人的内在发展规律。要让教育回归本真,就必须尊重教育的规律,就必须按教育的规律办教育。花开花落都是自然现象,都是自然规律,都是我们必须敬畏和尊重的。教育和农业是一样的,春天播种,然后经历风雨,以及夏的酷热和干旱,才能有秋的收获。孩子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节律,从学校到教师,不妨心平气和一点,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机会和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本真状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地放在以德为先,教书育人这个根本点上,着眼于孩子的成长,教给孩子终生受益的东西,让孩子因教育而走得更远。

二、办快乐的教育,就要办有道德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的快乐在于使人有灵魂,如果教育不能够助魂,不能够使人的灵魂提升,那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教育本身就是大善大美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并以立德树人来评价教学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纷繁芜杂的时代,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咬合得如此紧密,立德树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分量。我们要教育学生,就要树立他自己的德,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使他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现在的在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管他人,只接受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关心,而对他人的事不闻不问。道德教育的缺失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埋下巨大隐患,导致他们吃不了苦,经受不住挫折和磨难,体会不到生活的快乐。其实,一个讲道德的人,人们愿意与他交往,意味着他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容易成功。一个有高尚人格、美丽心灵的人,其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一定是光彩夺目充满魅力的。可以说,有美德的人更快乐。应试教育虽然可以快速提高升学率,培养出技术人才,却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创新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杰出人才。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已经历史性地落在了当代青少年身上,国家需要有知识的可造之才,更需要有道德、有良心的可造之才。教育必须为每一个行动寻找到道德上正当的理由。立德树人,既要树立自己,又要树立自己的学生。学校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必然要关注时代的要求,回应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做的是构建有道德的校园,让高尚的道德引领学生的生活;构建有道德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知识增长和人格健全的场所;构建有道德的活动,让各项活动成为学生拥有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契机。当道德之光照亮学生的发展旅途时,学生就会收获快乐和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三、办快乐的教育,就要办以人为本的教育

人生是为了追求快乐的,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教育是一项“人”的事业,“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教育以人为本,意味着今天的教育必须告别工业流水线、机械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要越来越像传统农业或手工业,讲究精耕细作,慢工出细活。可以这么说,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是人的快乐,而过程则应该是人的快乐成长。一个有思想、有创新、实干的校长,一定会以人为本经营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放手,让有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校长在他的试验田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以人为本的校长需要放手,让有教育思想的教师在他的班级里培养出他想培养的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师需要放手,让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成功”,更要关注他们走上社会后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潜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态度、意志品德涵养的高度。

四、办快乐的教育,就要办回归心灵的教育

教育应是使人快乐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人的精神成长,教育是潜能的唤醒、心灵的培养、灵魂的塑造,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谋生的某些路径或技能。过去推崇的只关注知识,而忽视心灵的教育迟早会自食其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扭转过度智育,过度强调竞争的应试倾向,过度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让教育回归到浸润心灵、快乐成长的轨道。如果学生的心灵没有被教师感染,一切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快乐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心灵就像田地一样,你播种什么它就生长什么,你播种“真善美”才能生长“真善美”,你打造美丽环境才能浸润美丽心灵。心灵干净,环境才能干净。因此,快乐的教育应该回归心灵深处。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形、无味、无痕,时时刻刻在滋养着每一个生命。每个人都有一个澄澈、清净的心境,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五、办快乐的教育,就要办回归使命的教育

教师的快乐来自使命。社会各界对下一代要接受良好教育的殷切期望,使我们深感使命的重量。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可能会误人子弟,在不经意间向学生传达的错误价值观、思维习惯和不良行为则危害更大。教育的理想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不懈努力,躬身实践,潜心学习,静心育人。没有理想光彩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课堂上教师需要放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差异的存在,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如今可喜的是教师那种对愉悦课堂的追求,逐步衍生出自然课堂、返璞归真课堂、有滋有味的课堂、天人合一的课堂。教师不再以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居,而是以自己的灵魂撞击另一个灵魂。

六、办快乐的教育,就要办回归生命的教育

教育是滋润生命、服务生命、支撑生命的过程。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因为生命使教育成为可能,变得丰富。每一个生命又都是唯一的、美丽的,都值得珍惜。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生命与生命的邂逅,都是生命与生命的缘分。生命教育的缺乏,是我们教育的重大缺失。生存教育的缺失,同样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只有快乐的教育是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是将不完美的生命实现完美,将不辉煌的生命铸造得更加辉煌的教育。按生命教育规律办事,最重要的是按学生生理、心理的成长规律办事。社会、教师、家长都要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学生做主,都要把学生看做一个个独立、鲜活的生命。在日常教育教学的细节里,我们要尊重生命的个性差异,欣赏生命的多姿多彩,成全生命的独特个性。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看做一个个成长中的生命,你的所有行动便有了不一般的意义。

可以说,离开了对快乐的关注、关怀和追求,一切教育活动都将成为师生生活的羁绊。“用心追寻快乐的教育”是教育哲学,是教育理想,也是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

(责编 童 夏)

上一篇:限时讲授,阅读教学该何去何从 下一篇:报纸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