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导入六法

时间:2022-10-05 01:24:39

语文新课导入六法

摘要:恰当、适时的导入,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的六种方法很实用:一是激趣法,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情境法,即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景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三是悬念法,即质疑设问,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四是温故法,即通过复习旧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新旧知识在相互作用中“融化”,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搭桥引路的准备;五是故事法,即以生活中熟悉的故事、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六是演示法,即在讲新课前,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给学生做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关键词:激趣法 情境法 悬念法 温故法 故事法 演示法

大家知道,钢琴家演奏前要定弦,歌唱家演唱时要定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琴声更悠扬,让歌声更优美。教师上课亦然。可以说一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出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钢琴家定音、歌唱家定调,也就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恰当、适度地把握好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以启迪、感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演好语文新课精彩的第一幕呢?

一、激趣法

这种方法就是导入新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如果教师一开课就能“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你在哪里》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在法国唱的一首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博得了崇高的声誉,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声,而且也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就是这首歌的歌词。”学生一听,会暗自惊奇:什么歌词有这么大的感染力?便会急于去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教学也就顺利展开了。

二、情境法

这种方法就是导入新课时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景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如一位老师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轼,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急于想去领略它的风采。

三、悬念法

这种方法就是质疑设问,形成悬念。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一种渴望解惑的心理状态,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兴趣,从而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李东霞老师在上《规律》时这样导入:我们学校门口有两棵生长了五百多年的葱郁挺拔的老槐树,秋天,老槐树的叶子渐渐飘落,大小不一的叶片满天飞舞,这些叶片的大小有没有规律呢?假如要你们为10000名士兵生产军服,由于特殊原因,不可能测量每个士兵的身高,想一想1~5号军服各应生产多少套?你会用什么办法呢?那就让我们来探究探究,看看有什么规律?这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急于解惑的欲望,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四、温故法

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出与之密切相关的旧知识,通过复习旧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新旧知识在相互作用中“融化”,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搭桥引路的准备。如有位老师在上的词《沁园春・长沙》时,这样导入: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主席所描绘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学生驾轻就熟,便会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五、故事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有关的故事、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的导入法。如一位教师在讲《绿》一课时,通过讲故事引出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衬托手法的学习,故事大意是: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妻子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运了一大批鸡蛋去市场卖。摩根先出去卖,一连三天都没有卖出去。于是他的妻子接过篮子上街去卖,没多长时间鸡蛋就卖完了。教师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列出了许多原因:他不会叫卖,他妻子长得漂亮、能说会道等等。最后教师道出了主要原因:“摩根人高手大,鸡蛋在他手中便显得小;而他的妻子人小手小,同样的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了衬托的道理,在文学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方法,大家看看《绿》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衬托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很自然地进入对新课的学习中。

六、演示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给学生做一个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导入法。其目的是先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引起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如一位教师在上《死海不死》一课时,教师准备了盛满水的大烧杯、玻璃棒、塑料勺、适量的食盐、鸡蛋等。一上课,教师就把鸡蛋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鸡蛋就沉入杯底。这时教师问:“谁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学生争着想办法做实验,在多次实验后,终于有同学把食盐全部放入杯中,使鸡蛋浮了起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自然地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不仅仅只有上述几种,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各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也不一定都用同样的导入方法。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

上一篇:注重“以生为本” 创建“和谐教育”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