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时间:2022-10-05 12:54:28

高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要求我们教师得多探索,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从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入手,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创设出简单高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的动机,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创设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活泼生动的,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可以创设一些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如数学故事、数学趣题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幸运52》栏目是大家非常喜欢看的一个节目,其中有一个猜商品价格的游戏,规则如下:给出一种商品让参赛者猜价格,李咏给出提示语“高了”或“低了”.例如某商品价格为90元,参赛者猜该商品价格为100元,李咏说“高了”,参赛者又猜80元,李咏说“低了”……这样一直猜下去,直到猜中为止.时间规定为1分钟,猜中商品价的,这件商品就归他,你能用数学方法帮助参赛者吗?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设示误性的问题情境,加深知识理解

示误性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故意提出一些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错误说法,让学生判断或分析.一般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若发现一些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或仅仅顾名思义,对概念造成误解,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营造示误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基本不等式的时候我们有这样一道例题:

三、创设悬念问题情境,引发求知欲望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求知动机.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创设变式问题情境,完善认知结构

变式问题情境就是问题情境的形式和叙述不断变化,而基本原则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这样的问题情境就能够为学生吸收或同化其他学习材料提供理想的框架,有利于学生对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例如高二解析几何教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

问题3:在一个标准椭圆上是否总能找到这样的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通过上述探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对于离心率e不小于2[]2的椭圆,这样的点总存在.在解决了教材上的问题后提出一系列更高、更广层次的问题,围绕着中心问题,改变原题中的条件,创设变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

五、创设多媒体问题情境,增加知识认同

数学要求严密、科学,而其抽象性往往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觉得困难.而多媒体问题情境是指利用实物演示和动手实践、现代教育手段等创设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性质变得直观易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从现实入手,加强钻研,争取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数学课充满求知的乐趣,充满研究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并且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

上一篇:重视义务教育数学中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