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观的培养

时间:2022-10-05 12:49:28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观的培养

【摘要】旅游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近年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进步一扩招,市场开始处于一个逐渐饱和的状态,现阶段的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是十分理想[1]。我们的教师在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时候,还应该更多的去把握学生培养起一个正确的就业观,而如何去培养这种正确的就业观,则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的问题。本文在主要研究了现在高职旅游管理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后,提出了本人对于培养学生就业观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够为现在的高职旅游管理的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就业观;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5)06-0152-02

作者简介:杨再琼(1975-),女,侗族,贵州凯里市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本科毕业,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引言

旅游业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世界的第一大产业,而根据相关数据的预测结果得出,到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和第四旅游目的国,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校看准时机,开设了与旅游相关的旅游管理专业,为社会输出了大批专业管理人才,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会因为旅游热而选择这个专业进修学习,但是随着专业人才的进一步饱和,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就业时会遭遇很多困境,他们的就业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人才培养方面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等问题[2]。

一、用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就业问题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与西方不同,西方实行是是资本主义经济,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会经历经济危机,这使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从马克思就业理论来看,我们主要的就业问题来自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形成大量相对过剩人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大量失业人口、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生就业问题和劳动者自身素质低下形成就业形势严峻。

(一)企业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

市场进一步细分,但是人才进一步增加。在现在的企业中,他们从以往的被动地位上升到了主动地位,他们会最大可能的去选择复合型的人才,最好是在某一个领域内的全能型人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系统[3],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只是掌握了其中某一些技能,在面对人才众多的市场上,是没有特别大的优势的。

(二)就业难以保持持久稳定

旅游管理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一开始工作的薪水不是很高,并且由于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因此很多学生会选择辞去管理的工作去做旅游相关的工作,比如说导游、计调和酒店服务等工作。一般来说,迫于经济压力和就业前景,很多学生在工作了一两年之后就会辞职,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难在工作上保持持久和稳定性。以上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一些难题,要想给予解决方案的话,还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因为现在的就业问题所造成的原因不是单单的某一个因素的作用。

1.市场对于新进人才要求高

随着旅游管理专业的逐渐扩招,现在市场上虽然旅游业还在蓬勃发展,旅游管理的人才需求也很大,但是和以往的就业趋势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从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多项技能傍身才能确保自己在就业大军中拥有优势。

2.学校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忽视其他因素影响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授课和形式上,往往还是采取以往那种传统的说课方式,而且往往只是注重某一个专业领域内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将整个旅游产业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造成的影响就是不能为学生在就业时多增添一些技能砝码,而且学校所传授的知识一般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但是当社会实践被整理成为书本之前,很有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因此这些知识的学习不能体现出与时俱进。

3.学生缺乏危机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只有比较短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在第一年中,学生刚刚从高考长解放出来,大部分的人还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大学生活中,而且被各种名目繁多的社团活动所吸引,很少主动会去考虑到未来就业的问题,但是等到他们开始意识到就业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因此学生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就业困境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4.家长盲目跟风报考旅游管理专业

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会参考父母的意见,而很多父母对于高校设立的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会跟风填报一些热门专业,而学生到底是不是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却不得而知[2]。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有一些外界和自己的压力,长此以往不论是对于学生自己还是企业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要在就业压力来到之前,想好办法去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就业观。而这种正确就业观的培养也不仅仅是某几个人的事情,也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学校灌输正确就业观

学校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起到一个最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学校如果想要培养起学期正确的就业观,就必须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这些努力虽然不是一时就能看到成效的,但是却能够通过深远的意义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生,为他们的成功铺上垫脚石[3]。

1.将就业观的培养引入课堂

以往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是将专业性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但是却没有注意及时给予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4]。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提供全体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平台,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因此,可以将就业观的培养积极的引入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未来的就业局势,为他们的以后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模板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形式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一套成才计划,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将来面临就业的时候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一项专长。

2.设立学生就业培养机构

学校对于学生教学的管理,一般都体现在课堂之上的教学,这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地方,在这合理学生学到了以后工作中必须要用到的专业知识,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在课下设立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培养机构,为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进行答疑解惑,此举的好处是可以不需要占用学生的课内时间,而让他们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3.开设专门就业观课程

很多学生在不知道就业形势的时候,往往会过于放松,或者有些学生过于紧张就业形势,因此学校方面要设立专门的就业观课程,从而在方法、理论和心理上对学生关于就业观的事项进行全面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解决相关方面的专业问题,及时疏通学生的就业心理,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企业调整人才引进策略

企业是学生在就业时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因此企业的招聘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拥有什么样的就业观。企业在培养学生就业观上,最为重要的就是多为学生提供工作平台,并且在内部设立相关的培养机构,为他们的进一步成才大好基础。

(一)提供良好就业机会

企业在进行招聘时,要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群体拥有无限的工作热情,并且拥有广泛的创造力,企业不能仅仅看中求职人员的工作经验,而是要给年轻人提供一次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其实对于企业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企业不仅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的发展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5]。

(二)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机构

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内部员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而且对于学生的就业观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种内部培训机构,让更多的人大学生在求职之后,可以看到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会更加重视起自己的工作,而不会轻易的去放弃一份工作转而跳槽到其他的企业或者是跳槽到其他的工作岗位上,这样也能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更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增添了无数的动力。

三、学生自己掌握就业动态

在就业观培养的问题上,本人阐述了之前的两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对于就业的观点的培养,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不可能随便就会被其他的思想掌控,因此就业观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学生本身,而从学生方面来看,主要有几种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就业观。

(一)根据自身特点,学习相关技能

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其实是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即使企业愿意给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作为学生还是要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因此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对于缺点及时进行改正,对于自己擅长的优势领域,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6]。

(二)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现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很多员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足够,就在于他们看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或者是企业给的薪水较低,因此他们就会开始跳槽,如果在正确的估量了一个企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之后,就要特别注意要持之以恒,只要企业发展前景好,自己拥有拥有比较大的加薪和升职的可能,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总结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市场是时刻在变化的,求职的道路也会发生着改变。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就业观的培养,社会各界也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就业氛围,家长也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让他们自由发展,学生自己也应该对自己负责起来,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其他技能的培养,为自己在就业道路上的顺利做好前期准备[7]。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学生就业观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更是需要贯彻到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为旅游市场输送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壮大中国的旅游业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广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体系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5).

[2]姚丹丽.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4).

[3]刘雨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11,(2).

[4]张蕾.市场需求与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5]张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6]効红娟.高校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7]黄翠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探析[J].广西教育,2012,(4)

作者:杨再琼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 下一篇: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