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有效教学中的三个渗透

时间:2022-10-05 12:41:42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中的三个渗透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既是英语教育的永恒追求,又是实施英语新课程的客观要求。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渗透”进行探索。

一、情感渗透:

关注和解决情感问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有多种途径。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在教学中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需求,不偏爱优等生,以教师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参与语言学习。

其次,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尽力解决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学生思想情感上出现的障碍,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对于基础薄弱、学有困难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的情感以及在英语学习上渴求进步的需要,及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最后,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所进步。对学习上一时有困难的学生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有机会答对;对于少数优等生,适时提高难度以增加语言的新颖性,由此让多数学生都具有成功的体验。此外,课外多找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亲其人,信其言”。

二、创新意识渗透: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长久以来,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的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后患。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钱学森曾经说过:“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新课改也提出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英语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首先,创设质疑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教师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地提出疑问。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

其次,保护学生独特见解,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英语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虽然受到交际环境的限制,但往往又会因人而异,如果硬性的规定统一答案,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必然加重学生的畏惧心理,抹煞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而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则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最后,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最终目的在于实践。以活动方式加强交际训练不失为激发学生创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开展英语活动周,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改编表演中国民间传说《梁祝》,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英语素养。此时英语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语音语调,也不是空泛的对白,而是充满喜怒哀乐的心声。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给学生英语实践提供具体的交际环境,可以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创造者。活动的开展是学习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做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学习方法渗透: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要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初中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探索适合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渗透,我们从语言的三要素入手。语音方面,指导学生练就纯正的音调,听英语磁带、看英语电影、模仿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指导学生朗读达到语言流畅、语音标准、节奏分明。词汇方面,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向学生介绍记单词的方法,以扩大词汇量。语法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时态、语态、重点短语、句型,并能灵活运用。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还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的学法同时指导。如:结合每篇课文涉及的内容,要求学生勤于练笔、多写,指导学生用英语每周写一篇周记、每月写一封信或电子邮件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看图说话写故事。指导学法的同时,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时,把疑难问题记下;听课时,积极思考,大胆开口;课后能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养成使用英语词典的习惯,摸索语言学习的规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二十一世纪,在英语新课程实施进入深化阶段的今天,探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效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新起点。她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天路。一路没尽头,但有不尽的收获和无限的希望。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Oxford: Pergamon,1982

3. 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上一篇:浅谈发声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