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4 11:15:18

老年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的21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按年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严格的病情观察及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治疗老年患者的心肌梗死要密切观察,合理用药。

【关键词】 老年心梗;治疗;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40-01

近年来,随着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老年人因急性心肌梗塞入院的比例也逐年升高。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冠状动脉的供血急剧下降或中断,临床表现为胸后骨钝痛,心肌酶升高、口唇紫绀等症状。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的并不明显,有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较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突出,因此被误诊的几率高,这也是老年心肌梗塞死亡率高的原因。因此掌握老年心肌梗塞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老年心肌梗塞的生存率极为有效。

本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的21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分析,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与总结,现将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的21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4例。患者年龄在65-88岁的占106例,平均年龄80.63±3.7岁,定义为实验组。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的占106例,平均年龄40.32±2.8岁,定义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及发病原因上无明显差异。

1.2 诊断标准 患者就诊时,参照《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及治疗指南》将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即定义为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如下:①有缺血性胸骨疼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异常或随机检测有动态演变;③患者血清标记有浓度动态变化的趋势。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及患病病史进行初步判断,均符合以上两条以上诊断标准。

1.3 临床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急性期保持卧床休息,对心电图、呼吸、血压、脉搏等进行严密监测,患者在检测期间不得有亲属探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于患者有烦躁的情况,可给予适当镇静剂进行安抚。若患者出现胸骨疼痛,可采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其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不受到二次损伤。每日静脉滴注硝酸甘油6mg,氯化钾15ml,胰岛素5U,采用10%葡萄糖作为载体溶液。若患者疼痛难忍,可采用适量吗啡,但不可多次使用。若患者符合血液再灌注的标准,应在发病5h内实施血流再灌注。葡萄糖滴注结束后,要适当滴注尿激酶的生理盐水溶液,尽可能快速给药,12h后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之后连续给药一周,控制病情。

实验组治疗:老年组治疗除采取一般治疗以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老年患者常伴有脏器功能减退,或慢性肺阻病,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对于老年患者的脏器衰竭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优先对脏器衰竭进行治疗。另外,对于吗啡的剂量及给药方式、滴注速度均要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吗啡浓度为1.5mg/10ml为最适宜浓度,滴注速度尽量放缓。若老年患者综合反映较大,则可调高吗啡剂量,但上限不得高于3mg/10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P

2 监测指标及治疗效果

2.1 监测结果 本研究针对两组患者的特点,分别对梗塞部位、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见表1。

2.2 结果分析 在心脏梗死部位上,由表1可以看出,老年人在非Q波部位上的比例构成大于15%,明显高于对照组5.7%,这是因为老年人病程长,冠状动脉已建立了广泛的支路循环。另外,老年人血容量不足、血压低或贫血均会导致非Q波发生。

在并发症的表现上,老年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上,远高于对照组,在脑部疾病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情绪对老年人的影响也较年轻人大,这是因为,老年阶段患者本身比较孤独,加之身体不适和死亡恐惧感较重,长期精神压力累计导致病人病情反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对老人加以心理治疗,让老年人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实验组显效率为86.8%,低于对照组的100%,这是因为老年人耐受性较差,本身体质机能下降造成的。

3 讨 论

老年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几率与老年人个体差异有关。老年患者入院后,由于疾病治疗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并发症、经济情况、年龄等为老年人定制合理化的用药方案,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既要保证疗效实用可靠,又要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07.

[2] 王金英,赵薇,赵颖,等.老年急性心肌梗塞8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19(2):86-87.

[3] 吕蓓,戚文航.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J].实用老年医学,2002,16(3):117.

上一篇:臭氧辅助治疗难治性压疮疗效观察 下一篇: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