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改后的讲授法

时间:2022-10-04 11:10:41

讲授法,即讲授,它是讲解、讲述、讲演等诸法的总称。它是教师用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讲述教材、传授知识的方法。自孔子设杏坛授课以来,讲授法一直是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但同时讲授法也是饱受非议的。从它问世以来直到今天,对它的批评、谴责,关于它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在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后纷纷开始对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批判与反思,而其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无疑成为被批判得最多的旧理念。

难道讲授法已经一无是处,到了该退出教育舞台的时候了吗?

其实就教学方法而言,讲授法是一种历史较长、使用范围较广、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接收到的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较强,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讲授法,而且学习效果较好。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讲授法容易导致“教师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讲授不当、过多、过滥会造成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历史上讲授法确实曾存在过严重的缺陷和过失(如“填鸭式”、“满堂灌”),但在后来的岁月中,它不断地改进自己,我们也看到,讲授法从过去到现在,始终保持着应用广泛、盛行不衰的势头,这说明它还是有一定生命力的。

现在我们大家一致批判的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它只是一味地将教学内容灌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完全由教师包下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显然与现代教学观念相抵触。

还有,它的另一大弱点就是,讲授法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特别是动手、动口的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因为它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实践训练机会太少。并且讲授法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间接地跟新知识发生联系,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如果长时间地单一地使用讲授法,将抹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最新的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增加了一条――“教师要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其实这个观点很鲜明了,那就是讲授法肯定是要保留的。正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般,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批判地吸收。我们现在普遍倾向于采用启发式教学,认为它具有革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它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可以改变讲授法一讲到底的沉闷局面,是最适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很多人看来,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是格格不入的。而事实上讲授法与启发式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且真正强调主动性的讲授,是完全能够同认真听讲和心平气和地吸收知识协调一致的,教师适时地采用讲述也绝不意味着学生的被动。相反在学生遇到不理解或是根本就没接触过的问题时,教师如能采用尽量直观并且充满童趣的生动而自然的讲授,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在进行讲授的时候,我们必须得注意一些细节,如:

(1)讲授内容应正确无误,富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对于一些尚有争议、尚未定论的知识,在讲授时应告诉学生,使得他们了解事实。

(2)讲授时应注意启发。讲授并非单纯是教师讲,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讲授时应讲究语言的艺术。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音速要适中,并适当配以身体语言。教师讲课时若能注重语言艺术,可使听者如沐春风。

(4)还要考虑讲授的整体性策略,区分不同内容的讲授方法。如在讲新的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做到准确、详尽、清楚、明白;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进行发散性思考及联想时,应尽可能采用轻松、自在、无拘束的对话形式;在进行归纳小结时,应尽可能采用简洁的概括性语言。

总之,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讲授法依然会是教师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它、使用它,并辅以其他的方法,讲授法必将会焕发新的青春。

上一篇:论班主任工作中的“度”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