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教师审美素养的培育

时间:2022-10-04 07:57:49

浅析物理教师审美素养的培育

摘 要: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物理教师应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教材,在细节中发现科学美,要转变角色,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通过教学语言和实验等的优化实践课堂的教学美。

关键词:物理;教师;审美

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的目的是为了创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想象、鉴赏和理解能力,就是落实创新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追求美,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教材

中学物理教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从认识的角度考虑编定。教材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内容简洁,充满灰色的理性。这当然与正处于青春激情阶段的中学生有距离。消除或缩短这个距离,需教师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这是最细腻的教学艺术的领域,是教育素养的本质。”而优秀教师也总能借助审美情趣,将教材与课堂的灰色气氛转化为亮丽可爱的色彩。

中学教材是由很多细节组织起来的,学科知识的细节和物理材料的细节。所谓的物理科学美,就是体现在每个细节之上。古今中外的著名物理学家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展现了一种人格美。当然,我们从星移斗转、日夜交替、春秋轮回、物态互变这些自然现象到磁技术、激光技术、能源开发技术等充分展示了物理前景无限美好。

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才能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要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不只是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了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不仅要读一些教育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

二、追求学科的创造美

学科的创造美,就是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使物理教学实现真和美的统一。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讲就是:“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关键是教师依据科学的知识、传统的道德观、科学的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去塑造、改造或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进而使之形成健全的符合时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格精神、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有与世界对话的能力的有用人才。

创造美,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师的教学目的必须从传授知识转变到教会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上来。教师要注重教法研究、学法探究,师生同步学习。物理教材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讲解某个概念,可以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三、实践物理课堂的教学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讲授表现出来的审美因素就是教学美。教学是一门艺术,物理教学的艺术性,更能给予学生美感。教师语言要清晰、流畅、规范、幽默浅显、声情并茂,给学生语言美、情境美之感;板书要科学、完整、美观,给学生和谐美、结构美之感;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优化教法,精心设问,启迪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智慧美之感。

语言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课堂教学语言不是生活语言,而应是在逻辑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而且,物理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设计成直观生动的课件进行教学,将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实验进行教学,从视觉、听觉、感觉上引导学生进入审美角色,因势利导,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教师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从而达到审美境界的过程,也是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学教师要拓展审美修养的途径,把审美素养的培育变成自己永恒的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芳.新课程教学方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标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上一篇: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下一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