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时间:2022-10-04 07:52:17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摘 要: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理论知识学习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两者各有侧重,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共同构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难题,而造成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该文主要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 构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208-0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是高校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该文就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就如何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1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实用性人才培养需求

现在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均较为落后,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编制实践教学辅助软件的能力,也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实践教学中,都是教师先对实践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步骤进行操作,进而得到实践结果。这种教学方式多为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要说开展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可见,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阻碍了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2 实践教学条件不适应实用性人才培养需求

近年来,由于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的各项资金投入。同时国家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于高校的扶持也不像以往的大包大揽,这些都使高校的资金出现紧缺问题。面对这种局面,高校实验用房、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实践基地设施更换均存在很大缺口,而且高校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实践基地设施陈旧率或完好率也存在问题。

1.3 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不符合实用性人才培养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实践教学目标本应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今高校的教学目标多是注重学生已知结论的验证,或者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全方面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多有忽略。此外,高校的实践课教学内容也较为陈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很多实践课程多安排在理论课教学之后,这种教学安排使实践教学课程成为了理论教学课的辅助手段,使学生感觉更加重视理论课,对实践教学课程则多有忽视。学生对于实践课也是持被动学习的态度,进而无法激起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的学习兴趣。

2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点。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予以借鉴,改革本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要遵循“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也要对学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打破传统的按课程开设实践课的方式,新增设综合性、专业性、自主设计性、科研创新性的实践课程,力求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使实践教学体系成“金字塔型”结构,即基础知识要扎实宽厚、学习层次要分明、各环节要严谨;二是从内容到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出阶段性与层次性,使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应用认识深化,以期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融入社会,成为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2.2 完善高校实验室基础建设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它内部设施质量的好坏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高校一定要不断完善高校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使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首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确定几个特色专业或重点学科,给这些重点学科加大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增强国际水平的高精端仪器设备,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点带面,带动高校的整体发展;其次,也要加大实验室的师资力量的投入,重点学科要设有学术权威人物,在其带领下,使学校实现教学、科研、创新、自主独立的统一。

2.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支撑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平台,因为社会上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先进的科技水平作为支撑,也就需要具备先进科学技术技能的人才。因此,建立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方面,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从地区、行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要考虑,将实践基地的建设分为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两个方面进行规划,力求接近社会岗位,模拟社会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在争取教学实践投资上,要吸取外来资源,创造最大条件来发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因为校外教学基地是高校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它可以解决学生的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要积极与社会相关企业沟通,建立“互惠互利,先让地方得利;双向收益,先让地方受益”的合作教学实践基地,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

3 结语

总之,处于知识大爆炸的21世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面临着专业创新型人才短缺的困境,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关,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提供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冰洁.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周刊,2014(12):53.

[2] 陈莉,王思专,陆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福建电脑,2009(9):181-182.

[3] 卢海燕.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83-184.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下一篇:开放式图书馆中存在的读者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