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百分导练”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4 07:27:18

浅谈“百分导练”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百分导练”的基本内涵是:让百分之百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有收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即时操练测评教学效果。其中的“百”,指“百分百的学生”,“分”是“分层教学”,“导”意为“导学案”,“练”就是“操练过关”。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百分导练”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期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以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人教版)的部分内容教学为例,谈谈应用“百分导练”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创新教学设计,尊重自主学习地位

“面向全体学生”不应只是一种理念,而应该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行为等方面。笔者认为,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载体,教案之优劣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内容不在于详略,而在于合理。原则是: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有“基本目标”和“较高目标”之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性,确保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少讲精讲、多思多练。所以,笔者的课时教案,一般只保留“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新知探究”“焦点热议”“疑难解析”“媒体资源”“巩固练习”“板书要点”“授课反思”等栏目,把传统的 “教学流程式设计” 改为“学习活动元设计”,教师的精讲主要体现在“疑难解析”这一学习活动单元中,而“新知探究”“焦点热议” “巩固练习”等学习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教师全程“参与”这些学习活动,适时提供“媒体资源” “板书要点”等支持。这样做,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进而掌握课堂的“话语权”。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撰写导学案,是“百分导练”最重要的课前准备工作之一。这个过程,既是教师把握教材、提炼内容、解构知识、整合资源的过程,更是教师分析学情、预设情境、推演程序、优化活动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上,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在通用导学案模版的基础上,二次备课以后再形成自己的导学案。

二、应用学案导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借助“导学案”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成合适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合作学习能力。编写导学案应该符合以下原则:①将“导学”功能强大化,使之能引领学生读书、思考、学习、交流,成为“不说话的老师”。②将学习目标层次化,使学习任务更明确、更适合自己的学生并且可供检测。③将能力培养程序化,使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④活动设计最优化,确保人人有事可忙,学生当堂达标。“百分导练”的导学案至少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四部分,分别突出“目标分级、问题分解、学生分组、检测分档” 等核心要求,所以能更有效地落实“分层教学”,真正体现 “面向百分百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所列内容都是应用“学案导学”的好素材。例如:在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首先,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火力发电的原理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但因为能量利用率低且污染比较大”,进而产生疑问:“化学能能否直接转变为电能呢?”启发思考:“电流的实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而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我们只要使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隐秘进行的电子转移行为外显出来。” 再提出方案要点:①一个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②一个闭合的电路;③用灵敏电流计检测电流。接着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完成探究实验:①锌片插入稀硫酸;②铜片插入稀硫酸;③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开展讨论:①该装置为什么能产生电流?②该装置的正负极名称;③如何书写该装置的电极反应及总反应;交流环节要求学生学会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表达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说给小组其他同学听);最后学生用教师补充提供的实验用品组装新的原电池,并用灵敏电流计检测电流,巩固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整堂课,笔者设计的导学案发挥了很好的导学作用。如果教师能坚持以导学案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的课中参与,辅导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越来越好。

三、组织交流展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导学案”变成了“卷子”或“另一种教案”,他们的课堂仍然是以教为主,以讲为主,这是课改中典型的形式主义。所以“导”的要义是教师的“导学行为”和课堂上的“导学活动”而非“导学案”。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腾出足够的时间,才能使这些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

“交流展示”的最常见形式是小组讨论、学生代表汇报。为使讨论的成果更有价值,要求首先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有不同观点、不同思维的呈现空间(即“可讨论”);其次,所讨论的问题必须切合学情,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能讨论”);最后,讨论过程必须突出主题,把握边际,不纠缠细枝末叶(即“真讨论”)。

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 P13中“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时,围绕“物质的量与物质的体积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组织学生从课文的两个表格数据处理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然后大胆猜想“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接着猜想“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的体积相同”,学生的探究逐步深入、认知逐步升华,加上对影响气体体积因素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确信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而当老师指出,他们的想法跟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阿伏伽德罗定律)实质相同的时候,学生非常兴奋。

四、落实巩固练习,确保自主学习成效

巩固练习包括“当堂训练”和“课外实践”两种类型,它们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实效、长效的又一保证。“百分导练”主要是通过“即时性操练”来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与教学“目标分级”相对应,课堂练习也有“检测分档”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完成“基础练习”,冲击“进阶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对于“课外实践”,如果处理得当,其实对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效也是必然的。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生活中的化学、环境中的化学、厨房里的化学、玩转化学小魔术、撰写化学小论文等趣味性强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尽享自主学习的快乐。例如,在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有两个课外实践活动素材,其一是P42要求学生“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制作原电池”,其二是P45习题9要求学生“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写成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完成这些课外实践任务,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更加深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进一步增强。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自开展“百分导练”课改实验以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讲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认为,倡导自主学习不是放弃讲授,也不等于自由学习,相反,这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教学方式,在“基于学情精心设计、关注学情科学指导、发展学情优化训练”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才有希望。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

上一篇:增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还原语境,感受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