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傣族舞蹈民族文化及发展创新

时间:2022-10-04 07:09:10

浅谈傣族舞蹈民族文化及发展创新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民族舞蹈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又各具不同的风格特性。傣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色、表演技巧、肢体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也是其深远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反映,本文从傣族舞蹈的民族文化背景入手,最终引申到孔雀舞的传承与发展。

一、傣族舞蹈的民族文化背景

(一)地域民族文化。傣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们主要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处于亚热带,那里森林密布,植被丰富,生长着红杉等珍贵名木, 繁殖着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他们和这些动物朝夕相处,舞蹈中自然融入对这些珍禽异兽的艺术升华,正是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哺育出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善良,也是成为傣族舞蹈动律、动态的文化因素。

(二)外来宗教对舞蹈的文化影响。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亦称“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今约有1 0 0 0 多年的历史。小乘佛教的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积德行善,和平善良” 的教义,使得傣族人民性格平和、温顺。在孔雀舞、白象舞、蜡条舞等所有傣族舞蹈中都体现了佛的精神、佛的形式、佛的文化“佛舞一体”。 因此,这就是今天孔雀舞的最初起源。

(三)傣族崇拜动物图腾。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喜爱和崇敬都是最早时期傣族古代文学反映了傣族先民崇拜牛图腾、鸟图腾、龙图腾、象图腾和虎图腾等。傣族先民希望得到图腾动物的保护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使自己的祖先具有图腾动物的威猛、神奇和美好吉祥。傣家人受到祖先图腾的影响非常崇拜“孔雀”, 在他们心目中,孔雀称之为“圣鸟”,将孔雀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幸福、吉祥。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通过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从而能够歌颂美好的生活。

二、 傣族“孔雀舞”的产生及当今对“孔雀舞”的创新

(一)傣族“孔雀舞”的产生。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舞姿摹拟孔雀的各种动作,已形成出窝、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饮水、洗澡、展翅飞翔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有严格的步法、方位和动作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膝部起伏较刚韧,手上动作柔韧,手上动作柔韧挺拔而舒展,小脚较有力,三道弯造型梭角较明显,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良、婀娜多姿的特点。孔雀舞有较固定的程式,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熟悉和了解孔雀的生活特性。

20世纪初,诞生于瑞丽江畔的孔雀舞蹈表演大师――毛相是傣族农民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第一位傣族民间舞蹈家,傣族第一代专业舞蹈工作者。他从小热爱舞蹈艺术,特别酷爱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最终成为雄性孔雀舞表演的典范。他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舞姿优美、动作灵活、形象逼真、出神入化,被誉为俊美的“雄孔雀”。他在传统孔雀舞基础上开创了不用孔雀形道具徒手孔雀舞的先河,逐渐演化为便于制作与表演的轻便道具,解除了道具的束缚,加大了动作的幅度,使之更加的自然随性及大方,并形成了一套由简至繁,章法清晰的舞蹈教材及体系,细化综合傣族舞蹈,加大了傣族舞蹈的动作难度,规范了傣族舞蹈的种类统一,吸收、借鉴外族舞蹈的神韵,使孔雀舞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提高了傣族民间舞蹈的表演艺术水平。他成为傣乡金孔雀的化身被称为“瑞丽大师傅”。1956年,他在传统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改编创作了《双人孔雀舞》。从瑞丽江畔跳到省城、跳到北京、跳出国门。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在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传承与发展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同时,可以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孔雀舞作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化现象,也在顺应时代的改变,并突破孔雀舞中以男性为表演者的传统,开始有女性装扮孔雀。逐渐把祭祀性的文化范式提炼升华为“具有宗教主题的世俗舞蹈”作品,并在现代语境中进行传承与传播,由此完成了由民间向舞台艺术的升华,如果说毛相的孔雀舞主要是对传统傣族舞蹈的继承,那么杨丽萍的孔雀舞则是舞蹈艺术家的一种个体创造。

(二)当今傣族舞蹈的创新。杨丽萍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近来年,将傣族的孔雀舞发扬光大的是杨丽萍女士,她创作的《雀之灵》,在傣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和变革,许多“三道弯”的体态都是在结构重建中新生的造型,主要用手指模仿孔雀头的造型, 用手腕、手臂、肩膀、双腿蹬表现孔雀飞翔、旋转、觅食、栖息等动作特征,把孔雀的灵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体现出灵动、祥和、吉祥的艺术意蕴。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她的最新力作――舞剧《孔雀》。 舞剧《孔雀》结合她自身特有的舞蹈语言和当代艺术、舞美的综合表现形式,是杨丽萍艺术生涯里又一次新的尝试。全剧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 围绕生命和爱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展开。

总之,没有社会生活的表现,傣族民间舞蹈文化最终将会成为无水之源。傣族舞蹈文化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鲜活起来,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民间舞蹈发展要进一步当代化,但要在维护传统,发扬优秀传统同时要作出历史性的贡献,要发展,创出新传统。原生态的东西一成不变是没有意义的,但原生态是艺术之根,只有真正理解和领会传统艺术精神的实质,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上一篇:彝族驱鬼经――《孜孜尼乍》诵经调解析 下一篇:论冗余信息在综艺类栏目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