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

时间:2022-10-04 06:21:55

浅谈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

摘要: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任务。金融危机,对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阶段,农民工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农民工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的情况依然存在。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对农民工就业形势和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目前形势下促进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如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等。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对策

一.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因我国奉行严格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结构明显。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率大幅提升,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形成中国特有的一个群体—“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壮大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是联结城乡的纽带,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农民工的形成及其大量涌入城市或城镇,农民工就业问题也随之产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农民工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农民工问题也暴露出来,这对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困难

2008年2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50.8%。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7.5%,其中男劳动力占6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大,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或城镇,使得后者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压力增大。

1.社会保障的制约

我国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且流动性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多数农民工很难满足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要求的连续性、长期的缴费时间规定。由于地区性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地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尽相同。社会在建立保障制度的同时,忽视了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低的实际情况,超出了农民工的承担能力。农民工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接受也需要一定的引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对农民工外出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也值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劳动者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农民工的素质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国务院研究室2006 年的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尽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素质的待提升以及职业技能的欠缺对农民工就业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因素也对农民工融入现代化城市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对农民工就业来说是一个瓶颈。

3.就业信息的缺乏

陈军(2005)通过对农民工获取求职信息的实证研究,得出农民工求职信息短缺问题主要是由于制度阻隔、教育分化和信息桥缺失导致的。农民工外出就业一般是经老乡或亲戚介绍、劳务中介介绍等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渠道的狭窄,对外界就业信息的缺乏。李杰生(2007)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得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道德风险”,即劳动力交易一方以自己拥有的信息优势来欺诈另一方的做法信息的不对称也对各事业单位的招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信息收集的不完全,使得农民工就业具有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民工工作较大的流动性。农民工与他人或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沟通欠缺,导致农民工之间相互帮助的可能性较小。获取信息能力的制约对政府就业政策的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解决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1.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应首先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中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农民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维护城镇居民和农民工的权益上应进行权衡,从政策上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措施,加大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使被边缘化的农民工真正回归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来。做好农民工进城的安置共走,实现农民工进城的平稳过渡。

2.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工接受教育的程度,进一步开放城市教育培训系统,切实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在有条件的农民工输出地,各地政府也可以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的可能性。另外,应拓宽就业信息的渠道,使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群体建立一定的用工机制。

3.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护

农民工处于社会的基层,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农民工平等权益的同时,赋予农民工维权的法律手段与有效途径。按照分类分层保障原则,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措施。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民工群体真正融入到工作环境当中,提高其幸福感。

4.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求职,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劳动力缺乏导致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拉大城乡差距。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民工在周边地区创业和就业的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政府应在创业项目的选取、引入投资、服务管理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便利,并为其提供外出学习的渠道和机会。鼓励农民工在周边地区创业不仅可以发展当地经济,同时将在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郑功成,黄黎若莲.重视农民工与农民工问题是国家未来十年的重大使命.工人日报,2010(007).

[2]刘怀谦.中国农民工问题.人民出版社2005版.

[3]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

[4]黄应来.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略低于传统农民工.南方日报2011(005).

[5]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中国社会报.2010(003).

[6]李杰生.信息不对称:农民在市场博弈中地位的经济学思考[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54.

上一篇:降低我国工商部门行政监督部门执法风险研究 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产业结构的影响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