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4 06:11:53

天津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10所高职院校调查,分析目前天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状态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认为要制定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的培养方案,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11-02

当今社会对专业技术性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出既掌握现代科学理论,又精通专业技术工作,并且还具备一定社科人文知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问题。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同时还表现在对人才专业素质要求标准的提升。这就迫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观念,以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实际为导向,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

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与普通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向我市10所高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特对天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状态进行研究分析。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模式调查统计

(一)人才培养模式数量

由图1所示,抽取的这10所院校建设方案中都提出了不同数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院校都有超过两种以上的模式。这说明示范性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希望借助综合的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院校培养模式的数量相差较大,最多的有10种,最少的2种,这说明各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二)人才培养模式种类

据调研,我市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类有多种,图2中分析了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所占的百分比。从中可看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所占比例最多。它们占模式总数的52%,说明这三种模式是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这可能也和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和相关的政策有关。

1.工学结合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特色,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胜任岗位职业能力奠定了基础,是世界各国高职教育中普遍采用的培养方式,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校企合作模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人才市场上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能使更多的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3.2+1订单式。高职院校与企业经过协商,由学校根据企业提出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企业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通俗一些讲就是学生和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所从事的岗位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协议,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签订订单协议的用人单位就业的模式。

当然其他模式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各院校都普遍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另外还有一所院校采用德国的“双元制”,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如何把德国培训技工的“双元制”合理引进嫁接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中。

二、现典型培养方案实施下存在的困难

1.学生基础薄弱,培养困难。高职院校的录取在高招的最后一批次,都是前面本科阶段甚至三本批次没有录取后被招录进来。这些学生除高考发挥失常的,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基础差,给大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带来困难。有的学生不听课甚至想听也听不懂,产生厌学情绪。

2.学生学习主动性差,难于管理。由于基础知识差,自卑感重,再加上入学后环境的变化和学习的难度提高,导致没有确定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而是将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理想与现实出现偏差,形成消极心理。学生心理波动较大,逆反心理严重,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会感到失落和伤心,最终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学习。

4.师资水平尚有不足。尽管我市高等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近80%,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双师型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步入教师岗位,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只是通过笔试拿到一个相关的技能资格证,就将其算作“双师型”教师,而实际的操作技能却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甚至有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能力也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还需要一个培训提高的过程,这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5.教师的知识更新缓慢,专业化培训跟不上。当今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才不至于被时代抛弃。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要服务于生产第一线,教师更需博学广识,拓宽知识面,尽量带给学生最前沿的知识和科学技术。

6.某些课程设置没有契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某些高职院校的课程和教材缺乏特色,学生缺乏选择性,高职学生处于创新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阶段,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除更注重时间外也应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三、我市培养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那么需要高职院校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只有让毕业生的素质符合地方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真正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关系着学院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和质量。因为大家都清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促使许多高职院校大胆探索和实践,也都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是有些方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一致。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企业用人需求的不确定性构成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一致。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学校人才培养往往滞后于企业用人需求。很多学校缺乏稳定的长期合作的企业。

2.人才培养标准不能跟上企业用人标准。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和面向的企业群。学校的教学标准应与企业用人标准步调一致。实际情况是,由于高职学院受多种条件限制,教学方案中课程的设置不能迅速对企业的需求变化做出响应,学校的教学标准往往跟不上企业的用人标准。

3.人才培养的实训资源与教学需要不同步。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一些企业参与度不高,主要以高职学院为主。而一些高职学院因资金、场地有限,导致实训资源与教学需要不同步。

4.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和个性。高职院校属于区域性高等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是区域性高校办学的出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不同,对人才的规格、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没有找到与该区域企业需求的契合点。

四、总结

天津是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现已发展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有充足的就业岗位,高职院校要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契机,迎合滨海新区人才岗位需求,培养出具有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所以要制定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的培养方案,让我市的人才培养有自己的区域优势,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课题名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批准号:XI504

作者简介:翟永君(1981-)天津人,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陕西省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