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改革中“读”的改革

时间:2022-10-04 04:13:13

试论语文教学改革中“读”的改革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诵读;阅读;新的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四大能力。在教学中,要考虑到“读”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教材结构,改革考试办法,组织形式各异的“诵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提高人生品味。

过去的教育是把全部的学习压在学生肩上,教师手里拿着一根戒尺,督促懒惰的学生,后来学校教育趋于另一端,把全部的劳动放在教师身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方法也要改变。语文教学就“读”谈看法,与大家商榷。

1 整合教材结构。加大诵读力度

1.1教师做好范读

教师在读课文时,语调的抑扬顿挫,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1.2教材方面,课本要精选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文质兼美的短文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

教材中应增加背诵的内容。如适当增加文言文的比例。我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大量诵读其中的经典名文,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情操,丰富语汇,增强语感,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大语文教材文言文的份量很必要。象鲁迅、茅盾等老一辈文学大师,他们青少年时代学习的主要是文言文,这不但没有影响他们成为现代文学大师,反而为他们深厚文学功底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妨让学生多学习文言文,以文言文的学习促进现代文的学习。正如现在我们知道的,要想提高语文素养,仅仅学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1.3在考试方面。加大学生诵读能力的测试

增加诵读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可参考普通话考试的评分标准给学生打分,实行诵读能力等级的考试制度。除了现场诵读还可要求学生把精短典范的文章默写出来,要求学生熟读的文章,考试可用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其熟记程度。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诵读要求,比如规定一部分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要求人人背诵,考试可占70%;再规定一部分内容,要求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掌握,考试可占20%;另外增加部分内容,要求少数拔尖的学生掌握,考试可占l0%。这样既有利于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

1.4在课堂内外多组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

对诵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在课堂上,除了正常的授课活动,要拿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诵读的内容可以是学生阅读过的诗、散文、小说片段等,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人类的文化遗产大多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而所有的文字,都具备了语文的各项要素,其丰富和广博远非几本教科书所能涵盖。所以,读任何书,都可以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课堂外,要求学生摘抄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再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让“写”更好地为“读”服务,“写”和“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上与课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必要途径,人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并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精神与能力,阅读是思维能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丰富人的情感.并使之得到提高和升华。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一旦学生走进阅读,热爱学习,他所焕发出的生命的激情和他学习的效率常常令人惊喜。

2.1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人类的文化遗产大多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而所有的文字,都具备了语文的各项要素,其丰富和广博远非几本教科书所能涵盖。所以,读任何书,都可以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这样,学生阅读的选择面是很广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阅读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如果我们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自由地选择他喜欢的书,让他享受阅读,他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是阅读的一个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阅读心得,或者异中求同。

2.2读他们读得懂的书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就是好学生;达不到的,就是差生。这样做的结果是: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永远达不到要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而是使每一个个体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也就是取得进步。既然差异客观存在,为什么不正视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以各自适合的步伐前行呢?没有压力,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前进着。这样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快乐的进步。这样的阅读,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2.3读书中让学生有自己的解读

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解读,固然应该了解作者的本意,但更重要的是读者的阅读感受。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阅读,首先,每个人的阅读选择是个性化的;其次,阅读的感受是个性化的,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想。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情感特征、智能构成以及兴趣爱好等不同,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感受就不同。所以,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心底里真实的想法,比用现成的“中心思想”去规范学生的认识更能让学生投入和热爱读书。

3 科学合理地使用“读”的方法

在“读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读的综合能力及语文素养,要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不同的“读”的方法。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泛读和选读相结合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通读、跳读、速读、再读、写读、序例读等多种“读”的方法。在教材的编排中也要合理体现不同的“读”的方法,一些主要的常见的“读”的方法可以安排在语文教材中,其他的方法可以体现在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中。教材为主,课外读物为辅,二者有机结合,这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放宽眼界大有裨益。

总之,在教材中选出好的诵读内容,考试中增加读的成份,实行学生诵读能力等级的评判,多组织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学生能做到自主阅读,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读”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个人修养、人格魅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阅读可以使我们思维开阔、精神振奋,调节身心,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生意义,从而唤起我们的希望与活力,引导我们去改变命运、改善生活。

上一篇:试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浅论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