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中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10-04 03:59:37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中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P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侧的上肢活动困难, 功能障碍, 生活无法自理, 严重者可出现废用综合征,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2]。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 对于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明显改善预后至关重要[3]。本研究以本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 均经临床症状、体征, 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 双肩X线检查确诊为肩关节半脱位[4], 排除肩部外伤、心律失常和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 女24例, 年龄41~73岁, 平均年龄(49.82±6.43)岁;病程3 d~2个月, 平均病程(1.46±1.15)个月;脑梗死26例, 脑出血14例;左侧瘫痪19例, 右侧瘫痪21例。观察组男14例, 女26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49.59±6.25)岁;病程4 d~2个月, 平均病程(1.39±1.05)个月;脑梗死27例, 脑出血13例;左侧瘫痪17例, 右侧瘫痪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原因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控制病情。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 具体如下。

1. 2. 1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时在肩胛骨下垫枕, 将上肢伸向前, 肘关节伸直, 前臂旋后, 腕关节、掌指关节处于平伸状态, 防止肢体痉挛, 避免上肢屈曲, 坐位时让患肢放在轮椅上的支撑台上或Bobath支撑姿势, 保持上肢负重。

1. 2. 2 关节活动 手法纠正肩胛骨的位置, 保持上肢充分前屈、上抬、外展、向上旋转, 恢复肩胛骨以及肱盂窝的位置, 使肩关节的正常固锁机制恢复正常, 抑制使肩胛旋向下后的肌肉的张力过高, 用健侧手帮助患侧做上抬活动。通过牵张反射达到增加患肢张力、活动的目的, 配合立位、步行训练、健侧上肢的活动等。

1. 2. 3 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被动活动范围 治疗中避免牵拉损伤患侧上肢, 在被动活动时注意保护肩关节, 1~2次/d, 避免引起肩痛、半脱位。

1. 2. 4 功能性电刺激 采取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 改善松弛的肩部肌张力, 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 减轻肩痛, 促进患肩功能恢复。

1. 3 临床疗效标准[5] 根据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分为3级:轻度:X线下示肱骨头以及肩胛盂间的间隙增宽10 mm, 患者在上肢下垂时感不适;中、重度:X线下示肱骨头以及肩胛盂间的间隙明显增宽≥20 mm或有明显向下脱位, 患者在上肢下垂时感不适或疼痛。显效:X线示肩关节活动正常, 功能无受限, 疼痛消失;有效:由中、重度恢复至轻度, 或由轻度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肩关节活动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

1. 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 (P

3 讨论

肩关节同周围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完整, 是保证上肢功能正常、身体协调运动的基础。肩关节半脱位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要并发症, 可引起患者的肩胛带肌肉瘫痪, 肌张力减低, 上肢向下脱垂, 功能受限, 活动困难。研究表明, 给予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偏瘫的程度, 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 在减少、纠正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 7]。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时, 即可给予早期康复治疗, 在软瘫期注意良肢位的摆放, 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患者出现主动运动后, 可采取主动、被动相结合的方式, 可显著改善半脱位及产生的疼痛, 对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 增加了患肢的稳定性, 配合功能性电刺激, 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 改善松弛的肩部肌张力, 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 减轻肩痛, 促进患肩功能恢复, 同时教会患者在维持自身健康、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技能, 增强其独立自我照顾的能力[8]。为此,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两种方案治疗的共计80例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两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重点比较, 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高于对照组的6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积极有效, 可有效促进肩关节半脱位的功能恢复, 明显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东岩, 姚辉.电针结合中频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5):59-60.

[2] Laver K, Rehab M, Ratcliffe J, et al. Early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after stroke: what do stroke patients prefer.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1, 43(4):354-358.

[3] 李宁, 田丰玮, 王成伟, 等.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国针灸, 2012, 32(2):101-105.

[4] 王静珊, 苟晓华, 郭丽霞.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1, 9(4):941-943.

[5] 王瑛, 何小花, 宋来军.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早期康复治疗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17):2075-2076.

[6] 范文祥, 倪朝民.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存在的问题及功能评定.安徽医学, 2010, 31(2):184-186.

[7] 王芳, 田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9):192-193.

[8] Hu MH, Hsu SS, Yip PK, et al. Early and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predicts goo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stroke intensive care unit.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2010, 32(15):1251-1259.

[9] 席培军, 王海侠, 赵艳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河北医药, 2009, 31(12):82.

[收稿日期:2014-07-31]

上一篇: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