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04 03:54:04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要想构建更高效的课堂,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首先就要完成教学模式的转变,增加课堂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规范。高效课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也是提升教师水平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途径;实践;探索

高效课堂从本质来看,就是教学理念的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工作目标,而构建高效课堂也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之后,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物理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让每一个上课的学生都有收获。关于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实现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性的教学方法。

一、细致掌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观点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工作的艺术就在于让学生更加轻松快乐的掌握学习内容。”教学的艺术就是让学生产生渴望知识、了解知识的心理,并主动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教学流程,点燃学生的激情,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让学生将认知活动视为一种乐趣而不是压迫。物理学本身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还要努力将书本中的内容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探究的对象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二、巧妙诱导启发,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提倡发展个人特色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讲得少一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内容。”探究性学习需要自主学习的铺垫,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好奇心。只有那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完全符合这个阶段学生心理的学习活动,才能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如果仅以部分优秀学生的行为作为教学进度的评价标准,完全不考虑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那些没有学习收获的学生感到沮丧,并对学习活动丧失兴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也就不能完成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愉快学习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创造有利于开展科学探究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创建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设计探究实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实验之前对于实验结果是不了解的,一般课堂探究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包括问题设置、实验方法讨论、进行实验、对观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数据分析、成果交流等,教师并不直接参与活动。

比如,在讲解“密度”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密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初中力学很重要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拿出两块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金属块问学生:怎么能判断出这两块物质是否属于同一种?如果学生觉得有难度,那么教师可以说明:除了外形和气味等这些特性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别的特性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同一种。我们可能需要探索物质不容易被发掘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和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有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出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能力,进行诱导:每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可以取出大小不相同的铁块、体积不同的水对比),分别测出每一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再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全班学生进行实验,共同参与讨论找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并得出相关数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关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所对应的质量越大,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体积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二者成正比。教师会说:质量与体积是否成正比,需要通过数据证明。当学生发现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是呈正比关系的,不同物质比值有差别,便能发现其中的规律m/v的大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而物理学中将这种特性定义为密度。教师应该围绕密度这个概念设置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总结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定理的发现者、实验的验证者和规律的总结者。初中物理教学要打造高效课堂,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全面发展。

上一篇:论初中物理新课引入策略 下一篇:如何强化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