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评价发展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10-04 02:55:24

现代教学评价发展的路径探析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

摘要: 现代工业发展使教学评价的价值追求与意义追问成为关注的焦点,多元文化使评价标准的合理性遭到质疑,理念与实践的空白地带使操作面临两难困境。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需要教学管理者具备开放的思维和支持的态度,重视多元评价主体间的合作,探索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多维视域;合理;支持;有效

0引言

教育民主化使人们对于教学的关注开始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对学生个体学习的影响。探讨学校如何对普及化下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各个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动力。但以何种评价标准引领教学改革,满足各个主体的需求,却一直困扰着教学改革者。认真梳理现代教学评价的价值理念、评价标准和实践的操作的两难困境,提出建构现代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可能性,以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评价提供有效思路。

1价值追求的实用与意义追问

工业社会的产业升级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精英人才造就的模式,实用主义的泛滥使学校教育反思它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并对社会的发展开始担当一部分责任。可是,当学校在掉转船舵与实用主义联盟时,却发现自己并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却沦为工业社会的奴仆,甚至被工业社会逐渐代替,因为技术创新首先来自于产业中,产业界似乎更能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因此反思学校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意义的追问便成为我们需要慎思的关键话题。

坚守传统价值观必然是一种倒退,但纯粹沦为工业社会的工具,又是一种丧失。传统的选拔性学习机制被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弱化,学校教育已不仅仅成为培养精英的场所,而成为每个公民成长中的一个必要和重要的人生经历。教育狭隘的等级甄别性逐渐走向帮助每个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丰富人的心理世界,培养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重要而最容易被忽视的或者边缘化的一项重要功能。目前关于对于重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讨论,正是反映了学界对于教育目的和思想独立性的价值追问。

2评价标准的合理与确定性

在理性与非理性、合理与存在,创新与变革的争论中只有一个中心话题,即什么样的人才标准是合理的?围绕这个标准教育如何因材施教?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正确和有用的知识?在争论不休中多元文化与多元人才成为一种符号遮蔽,将这场争论暂时搁置。“社会科学方法的经验理性性质,注定了它无法触及人类生活的价值目的及其正确与否”。[1] 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对于认同理解的同时,也使舶来文化和价值理念在与本土文化融合中产生异化,而由此带来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又使评价标准的合理性遭到怀疑。因此给予其规定并按照自我经验和假设的意义建构其评价体系和制度依然是教学管理者孜孜不倦追求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式。 “假设具有潜隐性,它赋予课程改革的主体及其行动以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思考与行动的基本框架。”[2]但“人类历史地依群而生,价值(或真理)想象不可能相同,冲突因而是自然而然的”[3]当个体情境与行动领导者的文化发生冲突,尤其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得不到相应支持时,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质疑甚至超过了我们要改革的决心。自古以来多样知识从来都是以人类的需要被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序列,即使我们承认个体自我建构和知识的动态发展,但主观赋予它的等级依然会使个体在开放体系中寻求与社会核心知识接近的价值。这种差异也使多样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由于社会核心文化而发生偏差。因此注定现代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与标准必然是在各种矛盾中不断寻求平衡点,是一个确定—不确定—确定偱复上升的意义生成过程。

3教学实践操作的困境

在实践的教学中,各种各样要求被学习的理念放在教师的案头,带有行政指令的变革指标将这些理念分解为各类行为与数字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评价的主体也从一元到多元主体的共建中。但理论与实践往往存在着巨大的空白地带。尤其是到了操作层面,能够从高层传递给低层的信息就变得非常模糊,而这种模糊信息往往也使操作层面因为理解不到位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校管理者将社会的期望转化为一种责任赋予教师,期望教师在单打独斗的教室里改变自我的教学。但教育从来也不是由一片白板开始,总会有一些架构是继承下来的。“任何教育体制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融合体。蕴含了‘过去’的是宗旨、价值观、架构和教学风格。”[4]如何把教育的新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并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传统文化常常以其“遗传特性“影响并作用着教育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定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对于结果的期待和未知的不确定性也使实际操作的动机被弱化。而在改革初期的盲目宣扬,也可能使改革陷入了一种误区。比如为了宣扬和推行一种新文化,出现了对传统教学的全面否定的片面认识,表现在教学中一味的求新求异,导致形式主义的泛滥。

4反思现代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以刚性奖惩为主,即使在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教学管理者将改革任务分解具体化为常规的教学行为来监督、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评价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有效的比较、和描述。现代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评价者如何采用学术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评价,即无论是何种视域,都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来指导和干预教学实践,使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现代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教学评价者必须创造性的把各种关注和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集中在一起,让不同的声音能够从中找到不同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很难有一种“通用”的评价流程满足不同的主体。由于占主导地位的管理者的需要,教师个人的声音常常被淹没在某个标准典范的倡导中。理性审视多样存在中的教学评价观,反思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要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求我们必须从教学实践的情境出发,探讨现代教学生存的社会情境和文化土壤,以包容,支持,发展的眼光促进多样世界在教学中的体现,并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促进评价主体之间的合作,保障现代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枫.施特劳斯的路标[M].华夏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P.19.

[2]阎亚军,周古平.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8,(1):30.

[3]刘小枫.施特劳斯的路标[M].华夏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P.21.

[4]Bob moon ,Patricia Murphy编,陈耀辉,冯施钰珩,陈瑞监译.环境与课程[M].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P.156.

上一篇:西安外语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