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架构下的“一张图”工程实现研究

时间:2022-05-19 09:53:06

基于B/S架构下的“一张图”工程实现研究

摘要: “一张图”工程是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该项工作是国土部门自2008年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展示和应用的最终平台,也是实现“以图管地”的最终手段。本文中将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并结合计算机前沿技术以及多年来国土部门信息管理的经验,就“一张图”工程的建设做探索性研究,对该工程关键技术和框架做出设计。

关键词: 一张图; B/S;架构

1目前国土管理部门数据库建设现状

十一五期间,国土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从行政建制上看,各县国土局基本都成立有信息中心,从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目前各地都建成并运行的数据库有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等,有的县市还自主完成了1:5000基础地形数据库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较为分散且标准不一在“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的很多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系统,同时也拥有了大量的数据库。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这些数据部分都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它们的存储格式因使用的软件平台各异、运行环境不同、数据标准不一致,造成这些数据交换和共享之间存在较大障碍。就安徽省来看,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苍穹格式、土地规划数据库为mapgis专用格式、城镇地籍为金土地格式,且各种软件之间数据格式没有统一接口,转换起来很不方便,给综合业务部门的使用也造成了诸多不便。

2.2 系统功能过专业且单一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受资金和经验的限制,一般采用了单个部门和单功能系统的开发方式,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等。这些系统往往和具体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面对的是具体的业务操作人员,功能过于专业,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系统功能过于专业,不便于信息的获取。同时这些系统往往针对的是某一个业务流程,对于相关的业务流程必须重新选用另外一套系统,不便与数据共享和综合业务开展。比如说在建设项目用地选址业务中,我们就必须查询三个基本数据库后(分别是: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才能作出正确的选址意见。

2.3 业务部门单一化,信息交互困难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由于内部职责分工不同,具体的执行过程不尽一致,人为地割断了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连续性,进而造成国上资源管理信息的不完备和不一致,所以早期的系统开发一般以部门业务为中心,如土地利用、土地市场等系统,这些系统业务的起始和结束都以本部门的业务开始和结束为依据,这样就造成了系统开发成为部门行为,而非整个国土管理部门的工作,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仅以本部门的业务为中心,而不考虑其它相关业务部门的办理,所以缺乏全局观念,并且这些系统采用的技术框架各不相同,由于业务紧密结合,在各级业务处室之间难以互通,很难支持更高层次的综合业务应用。

2.4 数据维护困难,使用率低由于目前建立的土地数据库分散,平台系统复杂,受人员素质的限制,使用率不是很高,很多县级国土管理部门,仍依赖于纸质档案资料实施管理工作,并没有体现出数据库的功能和效率。同时多部门的数据分布给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建设时热情高涨,建设后束之高阁的局面。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使各类土地数据库能够更好的服务国土管理和政府决策,多库整合、综合业务平台的“一张图”工程势再必行。

3基于B/S架构“一张图”工程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软件架构简介管理系统不论为何种运行模式都要在相应的架构上发挥作用。目前,平台体系架构也从过去单用户发展到今天的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

3.1.1 C/S架构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具体的讲,是在客户端(client)开发应用程序,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其简单的处理,在服务器端(server)提供数据源(如土地资源的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土地报批业务)。通过C/S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但该类系统对客户端要求较高,且只适合于单部门业务,对于多部门任务或者新的业务变动必须重新更新每个用户的系统,前期管理平台开发成本较高,且维护更新困难。

3.1.2 B/S架构B/S(Browser/Server)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而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以目前的技术看,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应用数据库,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B/S结构是一次到位开发,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目前,从各地国土资源信息化实践来看,大部分国土业务管理系统都是基于C/S构架,即客户端负责业务处理,服务器端负责提供、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因此对于业务整合以及升级等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是目前各地国土信息化管理中的瓶颈所在。

3.2 基于B/S架构的“一张图”工程系统设计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业务复杂度的增加,C/S系统的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数字国土应用中的问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一张图”工程,尝试采取B/S架构,依据B/S架构的特点,针对县级国土信息数据分布的现状,做出如下系统设计:

①该系统主要为“一张图”工程设计,系统的核心为规划数据库、二调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监测影像数据库等基本数据库,通过整合建立数据中心存储于数据服务器中;

②根据国土管理业务的需求开发相应的gis应用程序服务器,以满足业务工作中对于国土信息数据的读取、存储、变更、查询、打印等操作的任务,由于业务操作程序位于服务器中,无需安装到用户微机中,故业务操作的只需跟新服务器中的应用程序即可,无需对用户的电脑做任何更改,大大减轻了系统升级的工作量;

③为了具体业务开展的方便,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web服务器,用户或具体管理人员,可通过普通的浏览器按相应的权限访问gis应用程序和数据,并获取相应的结果,无需在本机安装复杂的gis软件。

此系统数据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架设于县国土局机房内,用户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借助运行于“GIS服务器”上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同时,这些用户又可作为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实现对数据中心的访问,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

4结语

采用B/S架构实现的“一张图”工程,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国土资源众多信息源的整合管理问题,提高了已有数据库的有效性和共享性;为国土部门业务整合机构精简提供了可能;同时使得国土资源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维护更加方便快捷;无论是专职的业务管理人员或是公众都可以通过普通的电脑按权限获取国土资源信息,为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 推进国土环境资源“一张图”工程[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05).

[2]刘明德,林杰斌.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与实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吴建华等.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排水地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5]肖道纲,彭明军.数字武汉空间基础数据集成建库及应用.地理信息世界,2004(1).

[6]许贵林.县级国土政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3.

[7]钟秀玉,李英.基于B/S模式下的现代MIS的信息安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02).

[8]孙锐.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中国电信云平台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