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几个医学问题

时间:2022-10-04 02:37:41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几个医学问题

【第一作者简介】王守友(1965-),男,山东高密人,硕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性医学和不孕不育临床诊治工作。

生殖健康越来越引起和得到了全社会自上至下的关注和普遍认可。吴阶平院士曾指出:“生殖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性健康与生殖健康密切相关,种族繁衍本身就是性的重要内容。我国前人认为‘性’与‘命’是不可分的,没有‘性’也就没有命,因此人们常常把人的生命又称为人的‘性命’。生殖健康相关性知识教育应从青春期入手,抓好伦理、法制、道德、医学等方面教育,减少他们性困惑、性知识匮乏等身心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引发的各种后遗症,从而达到生殖健康的目标。”

1

多为青春期早性成熟和性意识觉醒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该习惯在男性青少年中几乎是普遍的,此行为也多发生于女性青少年。“”称谓相沿已久,也约定俗成,人人皆知,有人文绉绉地称之为“”,其意义泛化,常不被他人解意。是青少年体验性的第一种方式,也是性宣泄的一种渠道。美国性学家金西认为:通常是男性初次的原因,约有四分之三的青少年有这样的经历,或多或少,程度不一。在青春期,许多男、女孩开始,以体验性,关于这个略带普遍性的“习惯”,吴阶平院士曾指出“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而烦恼,已形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就不再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此即所谓“生理性”,如掌握得好,适时有度,既能释放本能的又可避免青少年性器官过度充血引起的前列腺炎、盆腔炎、、遗精、性生活不和谐等疾病;而“病理性”即过度,沉溺恶习,久不自遏,逐渐难以控制自己而使这种行为成为癖好,乃至过度,可导致身心俱损,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诱发前列腺炎、女性盆腔淤血,严重者影响学习、工作及婚后对正常的性生活缺乏应有的兴趣等。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快速发展,青少年性观念及开放程度日益增加,特别是互联网传播技术迅速发展,BBS的普及,MSN聊天软件视迅功能开放,使青少年网民表达望逐渐由向虚拟方向发展,网民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虚拟世界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性观念、及望,甚至可以在道德的“边缘地带”中寻找可以尽情享受或的“地点”,但与相比,后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容忽视。临床常见的前列腺炎患者人群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较重的习惯,且病情随程度的加重而迁延难愈。

2 隐睾防治

隐睾症约占早产儿的9%~30%,占足月产男婴的4%,1岁时发病率约为0.8%。其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内分泌、遗传、物理机械因素等。其发生可能与现代母亲的过度肥胖、低出生体重、早产、存在其他的先天性畸形、种族因素、家族遗传疾病史、外源性雌激素过量摄入、低下的社会阶层等诸多因素有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异常是目前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隐睾患儿在1岁时生殖细胞不能正常发生发育,并对对侧正常下降的有不利影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进行性损害常引起隐睾萎缩和对侧正常下降的生精功能受损。尤其不能忽视单侧隐睾,有些家长或医生也认为只要有一侧正常降在阴囊内即不能影响今后生育,实际上远非如此。受损的单侧隐睾某些未知因素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抑制对侧,的结构和功能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青春期前的处于幼稚未成熟阶段,自出生至12岁左右,曲细精管直径稍有增加,无管腔,出现未成熟型间质细胞,成年后常导致不育。有学者研究表明:双侧隐睾患者90%以上不育,单侧者亦半数不育。且治疗难度较大,临床经常遇到隐睾患者沮丧懊悔,埋怨父母当时未发现并及时治疗,因此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并对相关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降低延误治疗的发生率。关于手术时机,有学者推荐2岁以内治疗以保存生育能力;有学者认为5岁以前最好在2岁左右行内分泌治疗,无效后在3岁以前手术,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及时提醒患儿家长早期手术,以免贻误时机。近年来对组织超微结构研究发现:2岁时隐睾患儿的曲细精管内在超微结构上已开始出现变化,可看到线粒体的退化,胞浆内核糖核酸的消失和精原细胞支持细胞内胶原纤维增多,也观察到生殖细胞内开始出现空泡,这类变化在第3年时更为明显,并有大量粘多糖的沉积,更加重了小管内的病理变化。

3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

以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注射在新生儿中普及率不高,致使一些儿童患过流行性腮腺炎而青春期前后合并炎,可以严重的影响发生及其成熟,如果感染是双侧性的,则病人成年婚后常因严重的少甚或无而不育。因此儿童时期及时注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显得极为重要,一旦合并炎,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正规治疗。

4 精索静脉曲张

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较高,它可造成萎缩变软,与生长发育停滞和不育密切相关,而手术治疗可逆转之。由于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的病人还没有直接面对生育问题,对于其治疗适应症的确定、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存在广泛的争议,但及早发现并诊治该病,无疑对青少年今后生育有益而无害。

5 不良生活方式

有研究表明,酒精对18岁以前男性生殖系统的危害比成人更严重。长期酗酒者多并发锌和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萎缩、前列腺炎、性能力下降、不育、胎儿畸形等。

桑那热水浴、穿着过紧裤、长久坐在电脑前上网游戏、长期憋尿、脚底着凉、长时间(骑)驾车、中断、忍精不射、沉溺于黄色书刊(录像、网页)、嗜食辛辣。

误服、久服避孕药,外源性雌激素过量摄入。

产棉区青少年男性从小长期食用棉籽油。

微量元素锌缺乏。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少儿锌缺乏会导致性腺发育不全,影响青春期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影响数量和质量以及液化,削弱机体免疫功能而易患前列腺炎等疾病。

青春期营养过剩可导致肥胖,男性可影响发育和外观,血清睾酮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发育和发生,第二性征发育异常。

6 与生殖道感染相关的性问题

慢性前列腺炎 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低龄化倾向。随着青少年性发育成熟,男性精囊前列腺分泌物和产生的积聚在腺管内产生膨胀欲、积欲,性器官兴奋时分泌物增加,使腺体充血水肿,容易产生烦躁不安、情绪紧张及周身不适症状,甚至手足无措、精神萎靡、无所事事;而反射性的产生膨胀缓解欲迫使腺体分泌物排出,以缓解压力、泄欲,在排液的同时产生莫名的性。此一蓄一发,一积一泄,良性循环,水流常清,流精不腐。而自控力差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却把握不好此“度”,当泄不泄,容易导致慢性前列腺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随着性开放的泛滥,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处在性好奇、性活跃阶段的青少年,作为高危人群,其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越来越多。因其症状较轻、痛苦较少,容易被病人及非专科医生忽视而延误病情,常引起附睾炎、炎等并发症和后遗症,有些已传播给,影响婚后优生、生育。如衣原体常引起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支原体可导致流产、死胎、早产、不孕等。因其极易产生耐药菌株,治疗难度大、时间长,应引起高度重视,预防为主,自我防护,洁身自爱,避免多个滥交。一旦发病,要及时正规就医,免留祸根。作为青少年家长、基层及专科医生,应积极开展此方面性健康教育,传播性知识,弘扬性文明,为其提供科学、实用的性信息和性保健服务,使其了解疾病的危害性、严重性,主动摒弃不良的性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恐怖症的综合性心理治疗(附1例报告) 下一篇:国内外性健康教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