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次教学在高校篮球课的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2-10-04 02:21:24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高校篮球课的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039-01

摘要:本文就“分层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篮球课 实施

1.分层次教学概念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人的发展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

2.分层次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将学生分成A、B、C三组,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全班统一准备活动;2.教师讲解、示范;3.教师根据实际分组情况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练习;4.教师以组为单位进行巡回指导,高层次指导低层次;5.学生再练习,同层次间相互帮助;6.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总结。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分层次教学设计与实施

3.1分层次教学的划分

研究内容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往返运球跑投篮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根据测试的基本技术的技评成绩和达标成绩,每一项技术的技术评定占该项总分的70℅,达标成绩占30℅。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往返运球跑投篮各占最后总成绩的35℅,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占总成绩的30℅,最后三项成绩加到一起即是学生的最后成绩。总分在80分以上的分为A组,总分在70-80分为B组,其余同学分为C组。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3.2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

分层次教学每个层次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大体接近。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各层次的现有水平和可能性水平,制定各章节的教学目标,所定的目标稍高于该层次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力争符合学生的实际,且操作性要强,目的应使学生经过勤学苦练后可达到要求。

各层次制定的目标应是:

A组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的质量,达到形成动力定型。并用优秀的成绩标准来严格要求,提出高要求,满足他们学习愿望,进一步提高水平。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3项篮球基本技术中,原地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这两项的基本技术要达到“熟悉掌握”的程度,不仅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还要达到投篮的速度和动作一致性、标准性。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要提高控球能力,做到在高速度运球情况下不低头看球、不丢球、过人动作干净利落。完成内容达到动作的标准要求后,多安排教学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技术。

B组通过教师的反复指导和纠错,改正错误动作,不断提高动作的质量,能够达到熟练运用。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3项篮球基本技术中,原地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这两项的基本技术要达到“较熟悉掌握”。在技术动作规范的前提下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还要达到投篮的速度和动作标准性。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要提高控球能力,做到在高速度运球情况下不丢球、能够摆脱防守队员。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安排教学比赛,体会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C组以技术的灵活运用为主,要求动作规范,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原地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这两项的基本技术要达到“基本掌握”。在技术动作规范的前提下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还要达到投篮的速度和动作标准性。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要提高控球能力,做到行进间运球由慢到快。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练习达到要求后,在固定的条件下进行教学比赛。

3.3制定各层次教学方法

A组学生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重点抓技术的主要环节进行讲解,学生多一些自学。以比赛为主,以赛代练,在比赛中体会到基本技术的运用和培养其实战能力。

B组学生身体素质及技术都处于中等水平,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达到A层的水平,教学中应给学生建立足够的信心,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学习,向好学生学习,逐渐向A层发展。

C组学生基础较差,自律性较差。教学中应避免伤害到自尊心,多多进行鼓励,可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3.4进行课堂小结

每次课结束前,教师都要对本次课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传统教学中教师将本次课的难点、重点及学生学习情况一一总结。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对待分层的每个环节。在小结方式上,可先由C层的学生对本次课学习的技术动作进行小结,然后由B层学生加以补充,再由A层学生再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既发挥了高层次学生的作用,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学习中,课堂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作总结,既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进步。

4.结论

分层次教学使每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更充分地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李宁.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教学法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3):80-84.

[3]郭英等.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法模式构建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18-20.

上一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下一篇:保护水土资源防止生态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