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2022-10-04 01:47:17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规定,新一轮课改就是要 “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政治课教师教学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呢,本人结合调研和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明晰事理,提高认识。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不是天生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鲁迅先生原本想通过学医来医治中国人民的病痛,后来他意识到只有唤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中国人的觉悟,才能真正根治中国人的 “ 病痛 ” 。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笔写了大量的惊世之作,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可见,需要就是动力,需要也能带来兴趣。青少年时期,正是身心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课正为为了适应青少年的成长,课本向学生介绍了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法律常识、基本国情等知识,内容丰富多彩,材料典型,充满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些知识正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觉悟,加深认识学习的目的性,学生的内动力才能得到激发,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学,就会变 “ 要我学 ” 为 “ 我要学 ” ,自觉地接受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创设情境,融洽气氛。教育理论证明,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能使人心情愉悦、精神爽逸、思路敏捷,以及潜能与兴趣得到较好的发挥。所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角色,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的精神才能得到松驰,心情才能愉悦,学习的激情才能得到释放,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激发起来。其次,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才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应根据教材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留学生时间与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积极思考和探索,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多讲多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创新思想才能较好地发挥,并在教学活动这一过程中感受快乐,构建新知,提高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3.以本育情,以文激趣。《思想政治》教材考虑到中学生有好学、好奇等特点,教材在编排中做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一章节都设有“名人名言、想一想、做一做、提示与活动”,开辟了“学习与思考、探究与活动”等专栏。尤其是从七年级开始的《思想品德》课在编排设计上新颖独特,以“我”的成长为线索,以及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系统安排了心理健康、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国情教育等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材料紧贴生活,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为了增强教材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每一章节还设有主题探究,每课都附有“相关链接”的知识,插图形象生动,突出了学生在课堂的“活动”,这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热爱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到以本育情,以文激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并在思想感情上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4.走出课堂,感受生活。初中生具有好学、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等特点。持久的课堂教学对他们好动的天性是一种禁锢,他们渴望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了解社会生活。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实际,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并组织学生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观察、分析与讨论,发表见解,使他们的思想、个性得到了张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一节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校园景观、主要建筑、教学设施等,师生边观察、边议论,畅谈新学校的前景,感受新学校、新同学的真实面貌,从而热爱新学校、新同学、新的学习生活。又如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珍爱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课节,如果教师在课堂大讲生命如何如何精彩,学生的感受还是不深的,教师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世间的每一棵小草,每一片树叶,每一只昆虫,它们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的实践中,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与相互关爱。学生在参与中兴趣浓、热情高,教学效果也好。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多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上一篇: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区域活动 下一篇:家访与思想教育及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