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时间:2022-06-19 03:24:40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摘要:书圣“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他极高书法艺术润泽后世一千多年。同时,他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文学、美学等方面同样深有造诣,后经对其不断的开发利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从文学、美学、书法等方面叙述了他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书法艺术;开发利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就本质来说是一种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 是物质消费与文化享受相结合的高层次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魅力和不竭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 大部分文化资源和文化场所在发挥其保护、研究、教育等功能的同时, 成为人们观光休闲和游览求知的重要旅游场所,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只有旅游与文化加强联合, 协调互济, 才能互相促进, 双赢发展, 开创旅游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光辉灿烂的新局面

一、生平简介

王羲之,子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生于惠帝泰安二年,卒于东晋穆帝生平五年,享年五十九岁。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羲之自小求知欲很强,善于思考,对什么事都想弄个究竟。他十二岁时发现父亲经常一个人呆在书房中,拿出一本书来阅读,神态及其虔诚和认真,然后磨墨写字,最后小心翼翼的将那本书放在枕中。王羲之趁父亲外出的机会,偷偷地溜进卧室,将那本书拿了出来。此书原是卫夫人所藏的《笔论》,先由王旷存放,等王羲之年龄大点做教科书之用。王羲之看到这本书后,按图索骥,不断地临习,纠正自己的笔法错误,在书法上大有进步。他的书法作品在于把汉魏以来比较规范化但又陷于程式化的章草和八分改变并定型为后代通用的楷书、行书和今草,使之历一千六百余年而不变,成为中国书法的主要形式,对中国书法文化发展贡献极大。

二、艺术成就

1.文学成就――以《兰亭序》为例

《兰亭序》脉络清晰,顺理成章,逻辑性强,没有虚浮雕琢的痕迹。这篇散文叙事、写景和说明,一切都围绕着兰亭聚会进行。由兰亭聚会的目的引发议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玄理的意味,但又不虚妄空谈,所表述的是切近的宇宙观念和东晋人所产生的时空观念意识。《兰亭序》这种由某一事物引发议论构成了后来的游记范例,开拓了游记文体的先河,提供了序言文体的楷模。

2.书法艺术

王羲之处于一个书法艺术变革的时代,是时代创造了王羲之,王羲之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王羲之将当时拙朴的书风继往开来。楷书上,在卫夫人的基础上更加雄浑厚重。《黄庭经》是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他最大的成就在于行书,从两汉到三国的隶书,发展到楷书,进一步发展出行书,在王羲之身上达到巅峰。做到了千变万化,同一文中的同一个字,却字字不同。同时,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巧,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故被誉为“书圣”。

3.美学思想

东晋将审美的主体――人作为审美的对象,这审美标准有积极的影响。王羲之离不开那个时代,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在他身上有着风流名士的特征。但王羲之是一位艺术家,有他特有的思想、见解、人格、个性,与其他士人卓然不同。这一点,对一个艺术家说来尤为重要,如果人云亦云,事事效仿别人,他在艺术上也无创造可言。王羲之把自然看成一种崇高的美,他把对自然的一往情深,倾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后世书法家不难看出他的书法潇洒绝俗,有一种“初出芙蓉,自然可爱”的美。

三、对文化产业开发的影响

1.文学――以《兰亭序》为例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他的书法艺术上的价值已流传于世,而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却从来都被忽视。没有为学艺术价值的作品就不会有书法艺术的价值,《兰亭序》中语言叙事含蓄深沉,简练概括,描写清新峭拔,飘逸俊朗,议论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等都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的价值,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导向作用。

2.书法

21世纪,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然而文字不死,书法犹存。方块字的书体之美使电脑操作融入了人文意象,当炎黄子孙手底流出研美流利的楷体、宋字时,也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兰亭序》等,在书法上,王羲之为汉字所作的创作书法度、书写流利和艺术品质三方面的贡献无人能及,为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3.美学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与变化,对此,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一书中作了详细的分析,他说:这两种美感或美的理想,表现在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瓷器、一直存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一种美,"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汉代的铜器、陶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白瓷,这又是一种美,"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通过对王羲之书法及文学、美学等艺术的研究与弘扬, 加强与有关各地学术界、党政界、文化界、艺术界、旅游界等各方朋友的广泛交流与沟通, 利用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关等手段向旅游者大力促销,“中国临沂”作为书圣故里, 在做足做好书圣文章、弘扬国粹、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一定会迈出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郭廉夫.《王羲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 刘占召.《王羲之传》.东方出版社,2009.

[3] 徐斌著.《旷古书圣――王羲之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 刘长春.《王羲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5]《王云根.王羲之家世》.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从类型化至性格化 下一篇:温州杨府侯王信俗及主要特色文化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