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商业化失败诱发新浪地震

时间:2022-10-04 01:21:36

微博商业化失败诱发新浪地震

闹得沸沸扬扬的新浪人事调整风波,终于回归平静。

日前,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邮件证实:新浪已完成新的架构调整,无线事业部移动微博产品和技术团队,原微博商业化产品和技术团队并入微博事业部,由副总裁王高飞担任总经理,直接向曹国伟汇报工作。原产品事业部视频、博客产品和技术团队划归门户板块,与相关的门户运营团队合并,门户板块由COO杜红执掌,执行副总裁陈彤继续负责门户运营工作,向杜红汇报工作。

原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将负责独立的产品创新部门,并直接向曹国伟汇报工作。业内知情者猜测,在新的组织架构中,他与陈彤已被排除出新浪微博的管理层之外。原因是成立3年时间之久的微博遭遇商业化难产,让新浪其他高层心生不满。

在人人网、腾讯微信、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都缺乏一个明确的商业盈利目标时,曹国伟亲自上阵,就能带领新浪微博走出一条崭新的商业化道路吗?

盈利难

中国互联网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拥有用户,盈利是迟早的事。腾讯、百度、360等企业的成功,是这句话的最佳注释。但在国内的社交领域,这句话却不再灵光。无论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还是人人网、天际等社交网站,都没有找出一个盈利模式。

对于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运作,曹国伟嘴上说不着急,但其实他比谁都着急。从它诞生到现在,新浪一直在探索微博的商业化运作。据知情者透露,微博商业化是目前新浪内部迫在眉睫的大事。对于一个拥有4亿用户的互联网产品,新浪没有理由让其闲置。

新浪一直在探索微博的商业化道路,3年时间中推出了数十款产品,但无论是微话题,还是微直播、微公益、微游戏、微搜索、微群、微吧、微刊……效果都不明显。

促使新浪加快微博商业化运作,在于新浪本身遭遇资金压力。财报显示,2010年,新浪净收入4亿美元,净亏损1910万美元,而到了2011年,新浪的净收入虽然达到4.8亿美元,但净亏损却达到3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新浪净收入2.4亿美元,净利润只有195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328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净收益。

为缓解来自投资者的压力,曹国伟只能加快微博的商业化探索步伐。去年4月,新浪推出微博品牌广告的展示广告系统。这一系统基于社交和兴趣图谱推荐引擎,将品牌内容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7月,新浪微博内测微博推广,可将企业广告微博在用户信息流中顶置显示;新浪微博还计划推出自助广告系统,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

但这些尝试收效甚微。去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广告收入为1000万美元,占整个集团广告收入的10%。据曹国伟在财报会议上的介绍,目前新浪微博大概有80家广告客户,其中75%-80%都是老客户,只有20%左右的新客户。

为最大限度地缓解财务压力,尽快使微博业务盈利,新浪还将目标对准了个人用户。去年6月,新浪宣布将推出“新浪微博会员制”,开通会员需要付费,价格是每月10元。消息一出,“激起千层浪”,抨击声不断。

显然,曹国伟对于微博的商业化运作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可执行的方案。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会化媒体广告预计需要一些时间来调节市场,新浪也需要时间来微调广告推荐引擎,积累用户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微博广告收入的速度会加快。未来是美好的,但留给新浪的时间不多了。

调整背后的压力

新浪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标杆之一。微博的出生,给了新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新浪的江湖地位与日俱下。

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中获悉,在当年的5月,新浪在成都召开战略会议,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和CFO余正钧在会上提出了在国内做一个与Twitter类似的“微博客”的想法。

这一提议让与会的高层兴趣浓厚,当即讨论如何结合新浪的优势在国内创造出一个与Twitter同样影响力的产品。曹国伟和余正钧认为,微博所具有的媒体特性,与新浪的基因是一致的。原因是Twitter在2009年迎来发式的增长,成为全球重大事件的第一平台,聚集了大量的名人和草根。而新浪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门户,拥有明显的媒体优势。如果嫁接成功,肯定能为新浪这家老牌门户网站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新浪对Twitter模式进行了研究后,结合中国用户的特点以及自身资源进行整合,短短3年时间内便聚集了一大批用户。曹国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4亿。受益于微博的巨大人气,新浪的股价2009年只有30美元左右,而到2011年达到130美元。

微博的成功,不但让新浪重新成为人们发放各种信息的平台,也让它拥有了其他门户网站不一样的社会地位。它成为社会救助与传达民意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其上开设官方微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鉴于此, 新浪CEO曹国伟充满底气地向外界宣布,新浪正从一家传统的媒体网站,向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应用平台转变。

据曹国伟介绍,2011年新浪为微博投入了1.1亿-1.2亿美元,而2012年的投入超过1.6亿美元。但让曹国伟和公司其他高层失望的是,巨额资金的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寄予厚望的微博业务空守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却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商业化道路。如何盈利成为新浪头上的一道枷锁。

更让曹国伟难堪的是,微博不但迟迟无法在商业模式上取得成功,而且它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如今却显示出疲态。在竞争对手腾讯开发的微信面前,它显得应对不足,风头逐渐趋弱。

在门户广告增长愈发艰难,以及竞争对手的步步进逼下,新浪急需打破这一瓶颈。互联网行业人士洪波认为,新浪微博商业化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这是导致了原新浪微博负责人彭少彬在这次调整中淡出微博和门户两大核心部门的关键原因。彭少彬的变动,其实是在为自己过去对微博商业化不盈利负责。

社交网站的通病

新浪通过人事架构的调整以及公司业务的调整,能否在短时间内使得微博业务盈利,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留给业界的担忧是,在社交网络都难以盈利的今天,曹国伟的变革能带来多大的收获?

作为社交网站的先行者,Facebook和Twitter至今也在为如何盈利而发愁。特别是Facebook自IPO后,由于一直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盈利模式,其股价大跌,完全没有上市之前的风光。

对于新浪微博来说,其商业化路径同样艰难。鉴于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坊间仍对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最近,研究公司Maxim将新浪目标价由45美元下调至44美元,并重申对其“卖出”评级。显然,微博在商业化上的诸多尝试以失败告终,以及来自微信的冲击,让这个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令投资者失望。

作为公司董事长兼CEO,曹国伟不可能不知道微博业务面临的困境。在向公司内部发送的邮件中,曹国伟说,“公司原来从PC向移动延伸的业务架构以及按职能线划分的组织架构,无论在战略布局还是在执行效率上,已经很难适应移动时代的市场竞争。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并迅速作出改变。”据了解,新浪调整后的战略核心是“移动为先” 。

曹国伟说,公司调整后的业务划分为门户和微博两大板块。两大板块将同时包括移动和PC端业务,并拥有各自的产品;技术和运营,同时与商业化紧密结合。门户板块由公司COO杜红全面负责,向曹国伟汇报。而曹国伟则将集中精力管理微博板块。

这一改变能否拯救微博?现在还存疑问。

上一篇:白领要做职业的主人 下一篇:国美苏宁殊途同归“去电器化”成家电连锁业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