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格特质分析

时间:2022-10-04 11:02:00

大学生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格特质分析

[摘要]采用访谈和心理辅导效果相结合的方式,选出近五年来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表现优秀的朋辈辅导员,使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分析他们的人格特质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朋辈辅导员在因素A(乐群性)、C(稳定性)、G(有恒性)、L(怀疑性)、O(忧虑性)、Q3(自律性)和Q4(紧张性)和对照组存在差异;二元人格因素中适应型和外向型比率较高。结论是优秀的朋辈辅导员其人格特质有特殊性。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023-03

一、引言

朋辈心理咨询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青年一代各种心理问题突出,诸如滥交、吸毒、辍学等,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员远远不够,不得不增加非专业心理咨询,即朋辈心理咨询。马歇尔夫(Mamarchev,1981)对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的定义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1]其模式主要有:朋辈电话和门诊咨询、朋辈调解、朋辈健康教育和朋辈伴读。[2]1990年,伯纳德(Benard)通过对很多朋辈咨询案例进行调查,提出青年朋辈咨询使许多青少年减轻了因滥交、吸毒、辍学等社会问题和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抛弃的孤独感。[3]同样,在英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中也使用朋辈辅导这一模式,这些志愿者主要通过聆听、谈话帮助同学缓解心理问题。[4]

这种利用同龄人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较好地缓解高校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匮乏的普遍矛盾。这些年,国内很多高校也尝试用这一模式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6]但因为朋辈辅导员是非专业人员,其胜任度并不高。[7]究其原因:一是朋辈辅导员专业知识不足导致辅导效果有限。心理咨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需有专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但朋辈辅导员往往是只经过简单培训即上岗,难以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愿回访,进而又影响其他人员来访。二是朋辈辅导员辅导方式单一,导致无法有效建立治疗同盟。目前高校中朋辈心理辅导往往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咨询的方式,学生本身不感兴趣,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无法在治疗过程中建立牢固的治疗同盟,影响辅导效果。三是朋辈辅导员本身不具备权威性导致治疗中认同的缺失,朋辈辅导员一般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来咨询的学生眼里不具备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建立辅导中必备的信赖感和认同感。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使朋辈辅导员的工作更有效率,需要一个有效的选择标准。本文以本校近五年的朋辈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表现优秀的,即适合做朋辈辅导员的学生作为样本,对其进行人格特质分析,建立有效的选择标准,为今后筛选朋辈辅导员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9―2014年在本校心理中心指导下,每年在新生中成立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个朋辈辅导员带领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员是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主要为大一、大二学生。通过面试,选择易沟通、交流顺畅、主动性强且有强烈的助人愿望者担任,性别不限。每年招募大约30~36人,五年来共招募152人。本研究选择这152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每学年开学伊始,即招募辅导员并进行培训,同时进行新生心理普查,把在普查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组,每10人一个小组,由两名朋辈辅导员带领,运用团体游戏、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技术进行团体心理辅导。[4]每个活动单元1.5~2小时,包括三至四个活动环节,活动结束后布置作业,让参加辅导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在团体辅导中学习的新观念,练习在团体辅导中学习的新行为等。一年开展8个单元活动,涉及了解自我、建立自信、合理情绪表达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领域。一年后对朋辈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主要是团员的缺席、脱落率和团员的满意度。

为获得优秀朋辈辅导员作为研究样本,特设定筛选标准。1.入组标准:每次活动都没有团员缺席的组别,或有团员因合理理由偶尔缺席但满意度达100%组别,两个辅导员入选;有团员脱落但满意度达100%的辅导员入选。2.排除标准:每次活动都有团员缺席或有两名以上团员脱落组别,两个辅导员不能入选。按此标准筛选出研究样本68人,以此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抽查大一、大二学生208人为对照组。

(三)评估工具

采用全国协作组修订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16PF)[8],该量表由187个题目组成,从16个维度对被试人格的16种不同因素组合做出评估,每一测试题有三个答案,计分为0、1、2分,最后换算成标准分。

(四)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方法为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和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

三、结果

(一)一般资料

实验组68人(男28,女40),平均年龄18.8±0.8(18~21)岁;对照组208人(男100,女108),平均年龄18.7±0.8(18~22)岁,差异无显著性。

(二)优秀朋辈辅导员和对照组的16种人格因素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因素A(乐群性)、C(稳定性)、G(有恒性)和Q3(自律性)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而在因素L(怀疑性)、O(忧虑性)和Q4(紧张性)和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其他因素差异无显著性。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16种人格因素比较(X±S)

实验组

(n=68)对照组

(n=208)tA乐群性10.99±1.4810.13±1.423.458**B聪慧性9.28±2.329.30±2.11-0.053续表

实验组

(n=68)对照组

(n=208)tC稳定性15.21±3.1314.13±2.882.094*E恃强性9.78±1.819.45±1.741.084F兴奋性14.38±8.8713.26±7.740.925G有恒性14.01±1.6313.25±1.523.811**H敢为性13.52±8.7213.41±8.220.252I敏感性11.97±6.5611.18±5.800.744L怀疑性7.86±1.598.87±1.79-3.479**M幻想性13.46±3.2413.27±2.660.397N世故性10.32±1.9610.16±2.210.447O忧虑性7.94±1.679.85±2.15-5.785**Q1试验性13.14±2.9813.71±3.54-1.016Q2独立性12.27±2.7912.38±2.48-0.243Q3自律性13.38±2.0111.76±1.984.735**Q4紧张性7.75±2.129.72±3.38-4.072**注:*p

(三)优秀朋辈辅导员和对照组的人格类型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根据标准分推算出的二元人格因素中,实验组适应型和外向型的比率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格类型比较(单位:%)

类型实验组

(n=68)对照组

(n=208)X2适应型91.1767.3014.878**外向型72.5357.69.5.433*安详机警型72.0972.110.000果断型75.062.503.547注:*p

由表2可以看出,根据标准分推算出的二元人格因素中,实验组在适应型和外向型的比率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四、分析讨论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经过系统培训才有可能胜任,朋辈辅导员作为非专业人员,其心理专业知识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因此选择合适的辅导员采用合适的方式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中采用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克服朋辈辅导员专业知识不足的困难上有显著作用。[9]因为专业知识不足,一对一咨询的朋辈辅导员很难及时发现来访者的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团体辅导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团体辅导以游戏为主,游戏是事先由专业人员设计好的,包括游戏中的提问、游戏后的总结和游戏结束后布置的作业,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程序进行即可。这样,专业知识的缺乏就不会成为影响辅导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朋辈辅导员能否带好一个团队完成任务,其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发现,在团体活动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其性格特质比较明显,辅导员心理特质体现出更高乐群性,即与人相处热情,合作性强;情绪稳定而成熟,有维持团体的精神;做事尽职尽责,有始有终;独立性强,能在任何环境坚持完成任务。而相对的,和同龄人相比,辅导员表现出更少的怀疑性,即对人信赖,无猜忌;情绪较少忧虑,比较安详沉稳,安全感较高;情绪平和安静得多,内心冲突较少;在双重人格测试中,辅导员人群表现出适应型和外向型均高于同龄人。合适的朋辈辅导员在人际关系中应与人为善、豁达、主动性强;情绪稳定,自控力强;敌对心理少,能宽容人。这样的人情绪智力比较高,凝聚力高,善于和人打交道,容易赢得别人的信赖,更有可能带领团队顺利地完成任务。

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在大学中要想充分利用朋辈辅导员来协助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首先在人员的选拔中,可以使用卡特尔十六项人格测试,选出在因素A(乐群性)、C(稳定性)、G(有恒性)和Q3(自律性)分数高且在因素L(怀疑性)、O(忧虑性)和Q4(紧张性)低分者;其次在心理辅导工作方式中,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这两方面结合,一是可以快速甄别人选,二是可以极大地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提高其胜任度。

参考文献:

[1]Mamarchev H L.Peer counseling searchlight plus:relevant resources in high interest areas[M/OL].http://eric.ed.gov/?id=ED211904,1981.

[2]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5.

[3]Benard Bonnie. The case for peers[J].Adolescent Development,1990(12):16.

[4]窦丽芳,吴太山.英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及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3(7):184-186.

[5]官锐园,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219-221.

[6]伍翔.朋辈辅导员培训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7):657-658.

[7]钟向阳,蔡传钦.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度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3):73-75.

[8]戴忠恒,祝蓓里.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M].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88:1-34.

[9]黄雪梅.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11):1368-1369.

上一篇:网络时代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与坚守 下一篇:借助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