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字之差”的相关术语辨析

时间:2022-10-04 10:34:12

高中生物“一字之差”的相关术语辨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名词术语比较多. 发现部分学生在名词概念相似时容易在读题时不够仔细,分析问题不全面,理解概念不深刻,书写术语不够规范,经常由于一字之差导致答题错误,给生物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对容易混淆的术语进行归纳和辨析,是夯实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的有“一字之差”的概念内容多达70余种。现筛选6组此类术语进行辨析。

一、原生质层、原生质体、原生质滴

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性透过膜,即它们让不同物质透过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整个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原生质层让水分子透过的速率比溶质分子要快得多。因此在讨论细胞渗透吸水时,为了简化起见,往往把原生质层当作一个半透膜来看待。这样,一个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细胞,液泡里的细胞液含有许多溶于水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如果细胞液和外界溶液之间有水势差,细胞液就可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但实际上原生质层不是真正的半透膜。如果细胞膜、液泡膜是绝对的半透膜,植物就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性是生理特性,只有活细胞才具有,细胞死了,原生质层就变成完全通透性,水和溶质都可以自由透过。

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其伸缩性远远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因此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诸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但与原生质体有一定区别)。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原生质体可分为质膜、细胞器、胞基质三部分。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结构。

原生质滴:是形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的头,高尔基体发育成头部的顶体,中心体演变成的尾,线粒体演变成线粒体鞘。细胞内的其他物质浓缩为球状,叫做原生质滴。原生质滴随着的成熟向后移动,最后脱落。

二、染色体、染色质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圆柱状或杆状,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是细胞分裂期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最早是1879年Flemming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现在认为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极细的丝状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与染色体相同。是细胞分裂间期的存在形式。

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的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三、光能自养生物、化能自养生物

自养生物:作为生态学用词也称独立营养生物,它的对应词为异养生物。其原义是指仅以无机化合物为营养进行生活、繁殖的生物,在这种古典概念中,并没有把获得能量的基质氧化和为了碳素同化而进行营养物质的还原这两大代谢系统加以区别。而今天这个概念已分为根据作为能源而被氧化的营养物质及其氧化形式来分类化学合成生物、光合作用生物。自养型生物所具有的明显的特征就是不需要消耗现成的有机物,而可以自身合成有机物供自己的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为消费者(不能自身合成有机物,只能靠消耗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法活动需要的生物)和分解者(靠分解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生物)提供大量的有机物。

光能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中能够借助于色素,利用日光能把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机物质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绝大多数植物都是此种类型。

化能自养生物:指的是利用把氨氧化成硝酸根离子释放的能量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的生物。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四、肝糖原、肌糖原

肝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通式(C6H10O5)n,又称肝淀粉。葡萄糖聚合物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便可分解成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一般肝中糖原含量约100克。

肝糖原的生成来源有:①食物在饭后由肠道消化吸收入血液,葡萄糖、果糖、乳糖被输入肝脏,有60%~70%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②空腹时糖原异生增加,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在肝脏转化成糖原;肌肉收缩生成的乳酸,通过肝脏的代谢,亦可能转化为肌糖原。

肝糖原的合成和降解受激素(胰岛素)控制,在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有合成和降解肝糖原的能力,当激素控制失调,会导致糖尿病。

肌糖原:是肌肉中糖的储存形式,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糖原分解供能,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元或分解成葡萄糖。

肝糖原与肌糖原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五、红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脊椎动物中一种含血红蛋白的血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能量。所以说可怜的红细胞自己运输氧气而自己却不能利用氧气。

在研究细胞膜的成分制备细胞膜时常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就在于其没有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便于操作。

白细胞:血液中的一类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现在医院血常规化验多采用仪器,常有20多项指标,在很多时候医师往往首先关注的是白细胞(WBC)是否改变。白细胞是一种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细胞,因此了解其相关的知识非常重要。白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被称为免疫细胞。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六、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正常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即突变后转化成为致癌的癌基因。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的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在受到环境中致癌因子的影响时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类似的概念还有很多例如:精(卵)细胞、叶绿(黄)素、有(无)丝分裂、AT(D)P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相似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比较,在归纳和分析比较中,运用逻辑思维手段杜绝概念掌握过程中会发生的潜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使用准确、规范的生物术语。规范的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准确,就有可能使学生对概念的感觉记忆出现错误,最终可能使长久性的记忆错误,而出现“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的情况。

上一篇:享受语文 快乐语文 下一篇: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