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辩证法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4 09:55:35

浅谈辩证法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班主任要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班集体要产生向心力,关键在于运用辩证法进行教育管理。辩证法能助班主任一臂之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 追根究源 适可而止

班主任要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班集体要产生向心力,关键在于运用辩证法进行教育管理。

一、因材施教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是由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教师在施教前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蔡元培倡导:“知教育者,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1.对热情爽朗几乎能“一碗清水看到底”的胆汁质学生应采取单刀直入、一竿子插到底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一针见血、立竿见影。

2.对思想敏捷、情感丰富的多血质学生,应采取含锋不露的教育方式,能收到“于无声处化惊雷”的教育效果。

3.对接受能力强、心眼小、戒备心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粘液质学生,则要采取旁敲侧击法,说此譬彼,有时也能“歪打正着”,起到“破茧化蝶”的作用。

二、追根究源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据这一观点,我们做工作,就要透过现象抓本质,即要追根究源。

《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意思是说论述一个问题好像劈柴一样,可贵的是能准确地劈在纹理上,只有视理而析,才能劈如破竹。教育学生既象劈柴,又如治病救人,而治病务求治本,切忌舍本逐末。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摸准学生的脉搏,然后再用情去疏,用理去导,方能水到渠成。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就要讲求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因此为长远计,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斩草除根”。

三、适可而止

唯物辩证法认为:度是使事物能够保持自己质和量的关节点,是事物存在的界限,通常也称为分寸、火候。据这一原理,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就要把握好度。

1.严之有格,宽之有度。“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中学生天真幼稚,自控力差,不严,无以养德;不严,无以正风;不严,无以肃纪;不严,无以育人。但严不等于时时听训斥,也不是处处被控制。否则,学生就会畏而远之,师生间就会变成猫鼠关系,达不到心与心相契、情和情交融,教师对学生严中须有宽。

2.紧得有限,松得有距。中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教师对他们要紧。不少教师紧的“杀手锏”就在于亲自“督战”,“紧锣密鼓”,一天到晚眼盯着学生,嘴批评着学生,脚跟着学生,把他们置于自己的高度监视、高度控制之下,使学生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其结果如何呢?差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违纪现象,且屡禁不止,防不胜防;而好学生则成了“死读书”的“小绵羊”。

中学生是创新的一代,教师应让其个性凸显出来,给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紧得要有限,紧中要有松,而松得要有距,松不“放羊”,张弛有度。

3.抓中有放,放中有抓。中学生已渐趋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在日常事务中要注意锻炼他们,把部分权利下放。魏书生说过:“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所承载和通过的信息量就会越大,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支持的程度也就越高,教育效果也就越好。”而放权就是民主,实践证明,教师唱“包打天下”的独角戏,会事倍功半;而权利下放,放得好就可以事半功倍。如组织文体活动、举办各种比赛等,这些权利都可下放。但这是抓中的放,并不等于班主任对这些活动不管不问,因为中学生经验欠缺,不能尽如人意,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一定放中有抓,进行“宏观调控”,做到抓不专制、独裁,放不放任自流。

4.冷不过头,热不超温。教育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学生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转化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要“热”,热情关心他们,以情动人;诚恳对待他们,以诚感人;善于激励他们,以激催人……但要控制好用情的度,个别教师对好生的态度过“热”致一叶障目:一好百好,表扬过头,而对其错误视而不见或加以袒护,从而使之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最终陷于孤芳自赏的窠臼中难以自拔,使“优质树苗”出现了不应有的“弯曲”,既耽误了学生的美好前程,更影响了教师的威信。

“冷”就是教育者将自己的感情深藏内心,以静制动,以冷促热,让学生在冷峻的氛围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切忌对“差”生坚持“一点论”,甚至产生光晕效应而对他们太“冷“:小题大做而致批评失实;捕风捉影而上纲上线;“零存整取”而一棍子打死。中学生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教师能正视他们,矫正缺点,挖掘优点,适当地给予“热”,差生也会成为砌墙的砖――后来居上。

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我们的教育者要谨记这句话,学会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

上一篇:高效课堂中的作业批改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