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时间:2022-10-04 09:22:10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摘要: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人类真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大学期间应该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3-73

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仍然继续快速的发展和革新,这些变化正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或者服务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时代在进步,这就要求人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库,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针对目前高校中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存在不重视问题或者直接忽视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上存在懒惰的习惯

我国中学教育,应试教育依然存在,这就造就了一批中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会出现被动学习或者是被迫学习的现象,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积极性。当这些学生参加完中高考入学考试后,被高校录取后,在高校的学习中会出现自我放松,自我松懈的现象,因为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与初高中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在大学里,学校主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沟通,学会创新,相比之下,初高中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定比高校要严格很多,仅仅从学习时间方面,就足以说明。

所以进入大学的部分年轻大学生,会随着舒适的大学环境和惬意的校园生活,而渐渐淡化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慢慢会养成一种懒惰的习惯,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初高中都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大学里还开这门课程,是不是太简单了些?其实不然。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那些经常自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对于课堂不重视的学生往往最后的考学期末成绩或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的成绩往往并不是很理想,这就是学生自高自大的心态和学习态度直接导致的结果。“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的就是学生对于学习不能懒惰,要端正学习态度。

(二)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缺乏是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对于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次次出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到现在的大学,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是一门“老掉牙”的课程,好像在重复以前的知识学习,这就是原因所在,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已经给这门课程进行了“定性”。其实,学生缺乏的是一种新的发现,是一种探索精神,是一种学习兴趣的开发。

(三)不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偏向实践操作

几年的课堂教学,总结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80%的学生更喜欢或偏向实践操作,而忽略理论知识。所以对于日常简单的办公软件的应用,95%的学生不会存在困难问题,但是对于日常较少见的办公操作,学生会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或者有一种畏惧意识。归根结底,是因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系统,不牢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问题,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二、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丢失,不单单是学生本身存在问题,老师也要意识到一些问题,兴趣的激发讲究的是方法,不是强制或者填鸭式或者轰炸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是循循善诱,通过一些小细节,小事情,甚至一些教学“个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愿意聆听,去思考,去认知,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真正的想要去了解一门学科,去深入一门课程,去积极主动的探索更多的知识,进行深入和细化,让自己更充实。老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领路人或者是一盏方向灯,给学生引导和指导,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学习,只有建立兴趣,主动学习,才能够将课程的学习升至另一个层面的高度: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二)严格督促学生,勤学苦练,提高一级通过率。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通常是要参加全国或者是江苏省内的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而且要求通过,我校学生属于高职高专类,学校要求学生参加并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满分100分,60分通过。针对此考试,在大一的课程中安排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分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缺乏耐心,所以在理论课堂上,老师要突出重点,把握难点,针对一级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进行整体把控,另外要严格督促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适当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要死记硬背。

其次,实践操作部分,该课程的学习是在机房进行的,老师在机房课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真真正正的能够动手操作,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完成规定的作业量,通常情况下,在机房课的时间操作中,老师有必要利用历年的操作题真题,让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操作。从今年下半年,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考试的题型和分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新的改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一级的通过率。目前新的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操作部分主要考核学生3个软件的实际应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去除了之前的网页制作和数据库的考察部分,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比较合理的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应用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取得成绩,建立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

高校的课堂上,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在上面讲的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兴趣怏怏,下课铃刚响,一群学生蜂拥而去。急急而去的学生说明老师或者课堂并没有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堂课,教师备课准备的再好,课堂安排的非常紧凑,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回应,只是老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这不仅仅是课堂的“失败”,老师“失落”,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也是一种“打击”。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首先能够掌控和把握住课堂气氛,善于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然后通过较为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慢慢在这门课程上取得“一点点”成绩,这会让学生瞬间找回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和促进学生一直努力和坚持下去,当然在这个课堂中,作为领路人的老师,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学生相信并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在课堂中不断遨游。

(四)将课堂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40-45分钟,在这有限时间的课堂上,有可多知识是老师没有办法教授和指导学生的,但是老师可以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把课堂上的知识和理念延伸到课后,将自己搜集准备的资料,发放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去开拓课外知识,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的课外探索时间,也许学生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相信学生会第一时间想要和你分享这份喜悦,这不单单是学生的成绩,更是老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份成果,是对学生的认可,更是对老师这份工作的一份肯定。

总结:以上是我就大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应该如何去应对解决这种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探讨,为了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意识,学习是一种能力,能够更好把控自己的学习,更是一种更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福炎,孙志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3-4.

[2] 王必友,张明,蔡绍稷.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5-146.

[3]Excel Home.Excel实战技巧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55-56.

上一篇:新建本科院校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背诵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