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

时间:2022-10-04 07:16:20

市场经济体制下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

摘 要: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日益普及,能够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高等学校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计算机创业型人才的培B。通过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而探究计算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以期对于高校培养优秀的计算机类人才有所帮助。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27-0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背景下,传统的“专人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较多弊端,致使此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高等学校之中。此种情况下,高等学校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及重点,明确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而优化调整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便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学生逐渐成为计算机类的创业型人才[1]。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中有效应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利于培养优秀的创业人才。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育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创业精神与生俱来,而创业能力从实践操作中获得,但随着对创业认识和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发现创业精神容易受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创业技能所影响,这就意味着不断的强化创业教育,利于提高人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鉴于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创业教育备受重视。就以美国来说,早在1919年,青年商业社便对高中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在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1980年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让美国高校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创业教育,这充分说明创业教育开展与实施的重要性。基于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当重视创业教育的设置,如开设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报告会等,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使之逐渐成为创业人才,更好地创业,为提供国民经济,促进国家发展而不懈努力。所以,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2]。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计算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并发挥重要作用,这使得我国需要较多的计算机人才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岗位,如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硬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等等。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但是,通过对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定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计算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未能贴合社会实际情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转型,受此影响大学生就业机制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此种情况下,高等学校应当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优化调整计算机人才培养计划,以便良好地进行人才培养,使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良好地就业、工作,为企业、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促进自身良好发展。但是,很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并未贴合社会实际情况,也就是没有深入了解社会环境,明确大学生就业机制转变情况,依旧按照原来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应的大学生就业前景堪忧[3]。所以,正确认识人才培养未能贴合社会实际情况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专业定位和教学不适应社会需要

在我国对人才需求不断加大的今天,高等学校应当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创业型人才培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国家。但是,通过对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计算机专业定位和教学不合理,难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因为大多数高等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仍沿用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并没有随着时展、社会发展而做出调整和改变,同时教学中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不佳[4]。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明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进而探究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此来优化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良好地培养计算机类创业型人才。

(一)调整办学理念和学科结构

通过对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不佳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有很大关系。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在此理念影响下,计算机教育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活动为辅,并且不注重涉猎先进计算机研究内容,导致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毫无新意,即便学生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所学的理论知识也难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应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改变办学理念,合理调整学科结构,也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详细了解学科专业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展开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教授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发展[5]。

(二)实施“三段式”创业人才培养

参考相关文献,确定“三段式”创业人才培养,即:第一阶段的创新创业基础能力教育;第二阶段的创新创业核心能力教育;第三阶段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教育。将其有效地应用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利于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三段式”创业人才培养呢?在第一阶段,应当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素质,感受知识经济和创新环境榻逃目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开展专题教育讲座、演讲比赛等。第二阶段,应当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创设计算机类相关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此基础上设置创新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动脑完成项目任务,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三阶段,应当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合理地开设创业课程及创新创业竞赛,良好地教育和锻炼学生。

(三)加强培训实习环节

从目前企业及社会用人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创业型人才要想在社会环境中良好发展,应当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能力、意识等方面。而良好地展开培训实习,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成长与进步。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还应当注意加强培训实习环节,也就是高等学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以便学生到真正的职场环境中进行锻炼,通过处理各种工作问题,来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创设“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从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及创业精神等,以便将学生逐渐培养成为计算机类创业型人才[6]。

(四)丰富创业课程体系

为了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学生逐渐成为计算机类创业型人才,在优化高校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之际,还要注意丰富创业课程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设置计算机专业的创业课程,以便良好地教授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等。对于丰富创业课程体系,应以前面三个阶段创业教育为基础,有机结合计算机课程,创设适合、有效的计算机专业创业课程,如市场调研与预测、IT行业发展动态分析、IT行业创业案例分析等。与此同时,还要设置创业实践方面的课程,以便后续能够展开一系列的计算机类创业实践教育,让学生进行创业设计、创业模拟演练等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使之真正成为一名计算机类创业型人才。

四、结语

在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应当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及重点,正确认识计算机创业型人才及其培养的重要性,进而调整办学理念和学科结构、实施“三段式”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培训实习环节、丰富创业课程体系等,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学生逐渐成为计算机类创业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 沈艳彬.市场经济体制下计算机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究[J].现代营销,2013,(8):60.

[2] 沈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3):48-49.

[3] 孙求知,仝爱群,宋长青,等.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230-231.

[4] 文丰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J].河南社会科学,2011,(2):212-214.

[5] 郎振红.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216-219.

[6] 王锦,张芳.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126.

上一篇:本期主题:德国危化品安全管理 下一篇:《孙子兵法》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