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逻辑》中黑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评

时间:2022-10-04 07:06:31

【前言】浅析《小逻辑》中黑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二种思想主要是指是康德之前笛卡尔开始的旧形而上学思维,它认为思维的规定即是事物的基本规定,“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因而凡是思维所想的,本身就是被认识的”,即坚持一种信仰式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模式。黑格尔指出,这种哲学观点误以为抽象而孤立的概念...

浅析《小逻辑》中黑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评

【摘 要】在《小逻辑》的第一部中,黑格尔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评,展开了对自己的辩证形而上学体系的论述。黑格尔所指传统的形而上学有其特定的对象,狭义上讲是指哲学史上从古希腊的宇宙本体论到亚里士多德的体系化了的探讨“实体”“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再到中世纪经院哲学中超物质的神性存在论,止于康德开启的批判哲学、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欧洲传统哲学范式。广义上则延伸至一切非批判、非辩证的哲学范式与方法。

【关键词】传统形而上学;有限;独断

一、传统形而上学的几种表现

黑格尔详细分析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各种错误的态度:

第一种思想对于客观性的态度是原始素朴的实在论信仰:它“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即可认识真理,即可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就其内容而言,既可以真正成为玄思的哲学学说,同样也可老停留在有限的思维规定里,亦即老停滞在尚未解除的对立里面”。简言之,就是在主客混沌不分的情况下运用单纯的抽象理智的观点去把握超越性的理智的对象,因而难免陷入不可调停的内容的对立之中。

第二种思想主要是指是康德之前笛卡尔开始的旧形而上学思维,它认为思维的规定即是事物的基本规定,“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因而凡是思维所想的,本身就是被认识的”,即坚持一种信仰式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模式。黑格尔指出,这种哲学观点误以为抽象而孤立的概念本身就可自给自足,因而与一般的朴素信仰一样,犯了内容上主观主义和表达上同义反复的错误,仍未能“超出抽象理智的思维”,运用的是来自“直接的、个别的得到的思维规定”,是“有限的、单纯理智的”,仍然无法超越自身的对立,把握本质是无限的思维。

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无法超越单纯理智的规定性而进入到纯粹思维的无规定性中,仍陷入有限性的无穷对立之中。由此他认为应该扬弃“规定和限制的缺陷”,并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超越这种对立的“思维自己在自己之中,自己与自己本身相关联,并且以自己为对象”的哲学观点。

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是“有限的思维”,它“老是活动于有限思维规定的某种界限之内,并把这种界限看成固定的东西,而不对它再加以否定”,但终究“被限制的无限仍不过只是一有限之物而已”,因而基于此基础上的对思维的理解仍不过是“贫乏、抽象和片面的规定”,其本身并不真实,也不能够把握真理。但事实上无论黑格尔之前还是黑格尔之后,黑格尔所批评的旧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跟黑格尔所根植的西方理性思维传统所具有的规范性冲动息息相关。哲学总是在一种规定性对另一种规定性的试图超越中跃迁,很难说今天的哲学思维范式包括黑格尔自身的哲学范式能够超离传统形而上学所开辟的空间而进行。

黑格尔进而认为,旧形而上学在表达上,“谓词都是有限的知性概念,只能表达一种限制,而不能表达真理”,其所运用的方法不过是将我们已有的现成表象之规定性(比如“永恒”、“存在”等等),强加给被认知的对象外面(比如用“存在”来表述“上帝”)。如果总是试图“用谓词的方法表达真理”,则会陷入语言无法穷尽对象的地步。

二、传统形而上学的各个部分

黑格尔从四个方面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厘清。

第一部分是本体论,即“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由于对这些规定的多样性及其有限的效用缺乏一个根本原则的贯彻,因此这些规定必须经验地偶然地漫无次序地列举开来,从经验中寻找各种规范性的列举(譬如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因而对于他们来讲,所谓的真理只在于指称表象的主词是否和称谓主词的概念没有矛盾。而罔顾谓词本身是否是真的概念,是否具备“自在自为的真理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是理性心理学或心灵学。它的特征在于运用有限的规定性去研究灵魂,亦即被作为物的精神。它将精神“看成一个没有一个过程的存在”,“把精神无过程的内在性和外在行截然分开”,而不是从精神的具体现实性和能动性的方面去考察它。因而会产生经院哲学那种灵魂是单纯还是复合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宇宙论。包括世界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人类的自由与恶的起源问题。宇宙论将一切有限事物的对立作为其研究对象,但是并不把它们视作一个具体的全体,而是当作按照一切抽象原则组合而成的集合。由此,质和量,自由和必然,善和恶,都在有限世界之内抽象对立着,处于永远分裂的状态。但实际上,“自由本质上是具体的,它永远自己决定自己,因此同时是必然的”,真正内在的必然性就是自由。自由与必然性在理性之中得到统一,扬弃了各自外部的对立与局限。针对恶,黑格尔认为“恶只是一种否定物,它本身没有持久的存在,但只是想要坚持其独立自为存在,其实,恶只是否定性自身的绝对假象”。

第四部分是自然的或理性的神学。它研究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上帝的证明及其特性。在理性所能认识的限度上,旧形而上学无法克服自身将实在性与否定性绝对对立开来的的内在矛盾,要么无法将上帝从有限世界中解放出来,陷入理性主义泛神论,要么视上帝为与主体相对立的绝对客体,陷入二元主义的自然神论。因而导致上帝成为毫无规定性的被抽空的“最贫乏最空虚”的东西,成为实质上的无神论。而在上帝存在的证明上,由于知性观点的特征,即对客观前提或中介的依赖,始终无法最终把握到上帝通过中介、扬弃中介,包含中介于自身并返会自身、自依而不依他的理性存在的特征。

三、黑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态度

黑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最主要的问题是陷于有限性的知性思维而无法进入到反思的、辩证的的理性思维的地步,无法把握到对象身上所具备的规范性与超越性(有限和无限)的统一,而只是局限于矛盾的抽象的绝对对立之中。这样难免独断的主观主义之中(与之相对的是经验主义的怀疑论),只能从片面的概念思维中认识存在而无法把握其本质。

作为一种西方古典哲学哲学范式的最初形态,黑格尔没有简答地丢弃掉传统形而上学,而是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具体内容,并加以辩证法的改造。可以看到黑格尔自身作为“全体”“大包”的形而上学有机体系,在逻辑学里已经初步展示出了规模,不仅将传统形而上学(从古希腊开始的自然宇宙哲学)所处理的内容作为自身哲学的一部分继承下来,还将传统唯理论哲学中的基本思维范式批判地继承下来了。黑格尔试图克服传统形而上学中的主观主义和主客二分的对立而找到一种绝对客观的思维,却未免陷入到非人化的另一个怪圈。因而简单地从外部形态上看,黑格尔开启的精神哲学某种意义上逾越了(怀疑主义浓郁的)由康德开启的批判哲学和被理解为一种形而上学形态的经验哲学而多少更为具备传统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象。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7.

上一篇:试论酒店文化的特征及其启示 下一篇: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合作原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