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市民素质建设和谐城市

时间:2022-10-04 06:03:29

提高市民素质建设和谐城市

【摘要】构建和谐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市民作为城市的基本元素,对构建和谐城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市民的素质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文章论述了构建和谐城市的意义和提高市民素质与构建和谐城市的关系,并提出了提高市民素质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和谐城市;市民素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31-01

一、构建和谐城市的意义

城市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与核心,建设和谐城市,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实践任务。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市必将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

城市的和谐发展,不仅可以让更多市民享受便利的设施供应、充裕的就业机会、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丰富的经济文化生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分享改革创新的成果。此外,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还将发挥其应有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带动城市周边的乡镇和农村提高民众的素质,构建和谐乡镇与和谐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和谐城市的基础是提高市民素质

(一)市民素质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因素

市民是城市的最基本元素,也是城市的灵魂,因此市民的因素在构建和谐城市中是起着主体的作用。怎样提高一个市民的文化素养、法律意识、科技水平、精神文明风貌等对建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市民素质高的城市就能给城市呈现出道道文明的风景线,并折射出这个城市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

(二)提高市民素质,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必要手段

我们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各层次的人到城市就业和追求自己的梦想。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种种的问题,导致交通事故、维权事件、火灾事故和杀人、抢劫、骗钱等案件时有发生。所以我们构建和谐城市还任重道远。市民素质不高,必然会给城市的发展拖后腿,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反之,将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充足的动力,促进城市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三)构建和谐城市必须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的素质

城市和谐说到底是人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城市社区、人与城市景观、人与城市交通、人与城市环境、人与城市政府、人与城市运行等。在这全部过程中,人的需求多样性增长,人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由此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城市发展的本质,才能构建和谐城市。所以,提高市民素质是从过去发展重物轻人到今天发展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重大转变,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三、提高市民素质的基本措施

(一)加强普法力度,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构建和谐城市必须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只有市民遵纪守法,才能使城市建设和运行和谐健康、规范有序。要想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加强市民的普法力度,一是城市普法教育须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工作实效。二是城市普法工作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因地制宜,既可集中授讲,也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既可采取就地办案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采取法律服务的方式进行。三是要注意城市普法教育的广泛性和针对性,要面向群众,要在机关、学校、工厂和群众务工集中地点广泛进行。四是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事业心强的普法队伍,提高司法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

一是加强市民职业培训规划。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技能培训的宏观管理和专门规划,加强市民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增强市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二是有效利用城市各种教育资源对市民进行培训。优化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广泛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市民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三是使企业成为提高市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力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大力提高职工的科学素质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道德文化素质

市民的道德文化素质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关键因素。因此须加强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是反对封建迷信的最有力武器,有了科学精神,就可以批判迷信,抛弃陋习,接受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这类教育可贯穿于“三德”或“四德”教育中,强化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文关怀等内容,培养居民的爱心、公德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家和谐地融入当地城市。三是关于“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要通过这项教育活动,使市民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个人生活的富足,靠的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及个人的努力,而不是拜观音菩萨和“关二哥”所赐。同时要引导公众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思想,做到富而尚勤,富而好学,富而重教,富而崇德,富而求序。总之,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应大力提倡讲科学,学文化,爱劳动,思进取,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新的淳淳民风,从而使大家和谐相处。那么建设和谐城市便有了思想和智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城市的过程中提高市民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必然会使市民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积极的力量。

上一篇:国外公共住房配租实践对我国廉租房配租体制的... 下一篇:企业管理中工商企业管理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