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不涨价”应成共识

时间:2022-10-04 05:21:30

“申遗成功不涨价”应成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22日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周魁英表示,丝绸之路涉及陕西的7处文物点,不会因为申遗成功而涨价。(6月23日《华商报》)

丝绸之路,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融合、交流和对话;大运河,印证着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二者联袂入遗,值得可喜可贺。不过,在高兴之余,人们不免有些担忧,申遗成功后相关景点门票会不会随着身价水涨船高呢?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以往一些景区成为“世遗”后,门票大幅上涨几乎成为某种惯例。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次年6月南靖土楼田螺坑景区、华安大地土楼群等门票就分别上调五六十元。而纵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九寨沟、皖南古村落等著名景区,也都在申遗成功后纷纷涨价。

申遗的目的,旨在唤醒全社会对于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申遗成功成为涨价有理的代名词,人文自然景观变成“看不起的风景”,这显然有悖于申遗的初衷。同时,更可怕的是,由门票涨价所形成的“申遗经济学”,无形中会误导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的思维理念,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忽视对遗产的保护。有调查显示,一些景区门票收入,除去上缴政府、财政、旅游公司和维持人员开支的资金,平均用到遗址资源保护上的资金往往不到10%。乡土建筑保护专家、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指出,有些“申遗”之所以“变味”,源于有的申请者动机不纯,单从坐收渔利、追求政绩的角度出发,导致遗产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损害其价值。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河南嵩山、湖南山等景区在申遗成功后均表示不会涨价。此次大运河入遗后,杭州也立即承诺坚持“博物馆不收费、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的运河综保“三大目标”不动摇。“申遗成功不涨价”不仅是给公众吃了颗定心丸,更是政府立下的一份军令状,明确了政府加大投入保护世遗的责任和使命。有必要让这一理念成为共识,推动各地走出“重申遗轻保护”的怪圈,下大力气保护好这些瑰宝。

上一篇:弃风何解? 下一篇:伊泰煤制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