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时间:2022-10-04 04:36:47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摘要】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基本情况和技术操作层面上的现实,指出了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适合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模式; 现实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社会责任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系统解释企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以期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便于利益相关者获取社会责任信息,最终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指企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以什么样的渠道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通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现状以及因承担社会责任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信息进行充分揭示。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常用模式

披露模式包括披露形式和披露工具两方面。披露形式是指会以什么样的手段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分为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两种形式。前者运用会计有的程序和方法通过会计科目反映社会责任活动,它可以不单列社会责任会计科目而在现有报表内披露,也可以在现有财务报表内披露并单列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或者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后者主要采用定性的文字表述的方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加以说明和评价。披露工具指会计信息以什么渠道披露出去。常见的披露工具有:财务报告、网站、社会责任会计报表、社会责任报告、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等。

目前,披露模式有下面几种。

(一)在现有的传统会计报表中反映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

将反映社会责任信息的要素信息从传统会计报表中单列出来,并在对应项目下反映,如固定资产有涉及到为履行社会责任购建的,在原有“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社会责任固定资产”;如“应付排污费”从“应交税费”分离出来单独反映,在收益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治理费用”等等。或以附注的形式反映,对于涉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详细情况,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和披露。

(二)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

以传统财务报表为基础,以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为内容,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利润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对于一些描述性信息,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三)编制单独的反映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或报表

如反映环境信息的“环境报告”、反映人力资源信息的“人力资源报告”、会计基础性的增值表、定性反映为主的社会责任报告等。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模式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比率呈上升趋势,虽然在披露内容上不尽相同,但至少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在披露模式上,大多采用描述性的文字对某一会计期间内的社会责任情况叙述反映。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企业在传统财务报表中单列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或信息,只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职工工资、保险和税项等信息。

作为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就是提高信息透明度,以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尽可能的全面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信息,也包括社会责任信息。就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非会计基础型的信息占绝大部分,且大部分信息是报喜不报忧,会计基础性的信息很少。

鉴于此,笔者认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符合现阶段的国情,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模式现实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不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

当前有好多学者提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采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表,并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利润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但笔者认为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披露成本过高,就现有的实际操作来看,还不太成熟。理由为:

1.社会责任信息内容丰富,确认计量起来很复杂。单就计量来说,由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成本模糊、收益不确定的特征,难以准确计量,且计量方法就现阶段来说也不是很完善。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实际发生的成本是可以以实际的交换价格计量,但由此所节约的社会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以什么方法准确计量却是个问题。这样编制可比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就相当困难,而这种准确性不高、可比性不强的会计报告会严重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作用。也有学者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不是可行,还没有得到验证。

2.虽然采用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能够较为系统完整的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且多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它会造成某些会计项目在确认计量上的重复。因为同一项目已经在传统财务报表中反映了,但也属于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再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二次反映,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弄不明白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费用到底是多少。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还需要时日。

3.会计人员针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核算知识有限,就企业自身来说实际操作困难。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承担着,若会计人员没有足够的会计专业知识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就目前来说,会计人员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有限,甚至于根本不了解,若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实际操作性差。

不过,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始终是社会责任会计成熟的标志,随着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会计人员素质和相关知识的不断提高,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二)扩大传统财务报表的内容,即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加入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单列,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设立专门板块反映表内不能确认计量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企业应将财务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相结合,在传统财务报表中列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进行表内确认,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设置专门的内容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表外披露。

采用这种方式,首先,便于规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过于分散,不易于信息使用者查找。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将社会责任会计事项纳入财务会计事项中核算,如将企业的排污费纳入“管理费用”科目内列示和披露、将公益性捐赠支出纳入“预算外支出”反映、将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收到的奖励纳入“营业外收入”反映等等;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零散的披露涉及到的企业责任会计信息。分散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读起来费时费力,而将社会责任会计事项单设,方便信息使用者阅读和查找。

其次,便于会计人员操作。这种方式没有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复杂,只是将涉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科目从传统会计科目中分离出来,或在某些科目下添加明细科目,这对会计人员来说,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加入部分社会责任会计特有的会计科目,也可以在会计人员掌握的范围内,选择性的加入。

(三)继续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虽然以定性的信息为主,但它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履行的社会责任。目前的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大体上是按照利益相关者的组成或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进行披露,同时重点披露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信息。应鼓励企业继续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多加入一些数字指数方面的资料和一些比较信息,方便信息使用者作比较。考虑到信息及时性的问题,社会责任报告也可以分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临时报告等,利于信息使用者随时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参考文献】

[1] 裘丽娅,徐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J].技术经济,2006(10).

[2] 陈继初.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新思路[J].商业时代,2008(16).

[3] 王秋霞.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借鉴[J].西部财务,2007(9).

[4] 常勋.国际会计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 下一篇: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