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运输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10-04 04:15:32

浅析公路运输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环境、调查对象和信息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统计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路运输;统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运输行业统计一直是交通部门统计工作的重点,其统计成果及时反映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情况,发挥着“晴雨表、监测器”的作用。公路运输行业统计信息是政府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宏观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影响着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 公路运输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开展行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识不到位

领导者和统计人员的主观操作直接影响行业统计工作重要性的体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准确的公路运输统计信息、辅助运输行业咨询服务,是公路运输行业统计工作者的根本职责。而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停留在文件中、口头上。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统计工作布置时都强调依法统计的严肃性;在具体实施、成果验收阶段却以经济政治等原因干扰部分数据的真实性,或被现行统计工作中的不严肃性所欺骗。部分单位片面地认为统计是政府和统计部门强加给他们的任务,是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枯燥工作,形成统计“有则麻烦,无则轻松”的认识误区。

1.2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

近年来,现有的运输量统计方法体系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运输量指标已不能真实地反映这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现实。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统计调查项目和信息资源整合不够,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缺少完整、准确的运输工具数据库和科学的调查方案,以致影响抽样调查方法推算出总体数量的准确性。由于管理水平及体制等因素制约,公路运输全行业总体数据库一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再加上各地营业性与非营业性运输并存,异地经营、挂靠经营、无证经营等行为缺乏规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运输量统计范围执行标准不一、总量及构成无法准确推算、非营运运输量得不到准确反映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全社会运输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1.3 运输统计指标较为单一

我国交通运输统计主要统计运量、运距、周转量等内容,只反映运输业内生产状况,而缺乏有关运输效率、能源消耗指标、运输经营财务等价值量方面的统计指标,难以研究测算交通行业增加值,不能反映交通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运输统计还缺乏不同分组(如分运输区域、运输距离和货类等)的统计数据,缺乏对区域运输发生量,特别是主通道所承担的发生量的统计,无法准确分析运输市场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无法客观评价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以致未能为科学制定行业发展政策和企业运营策略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撑。

1.4 专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在公路运输行业统计工作实践中,统计专业相关知识的不足,往往是制约统计工作者将统计工作推向更高层次的主要障碍。由于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报表、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工作内容繁重,大量的基础工作和常规工作占用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时间,很难有时间参加系统有效的业务学习。另外,部分运输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得不到领导的支持,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和水平较低,影响了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2 完善公路运输统计的几点建议

2.1 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法律法规是交通运输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交通运输统计工作都要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展开,从数据的规划、数据搜集的程序到数据搜集的组织实施、处理,再到数据的,都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首先应加强《统计法》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执行力度,通过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绝对保障统计法律法规的威严。其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交通运输统计的法律法规,使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的保障。第三是应及时将与交通运输统计数据关联度大的有关数据提供给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对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工作,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

2.2 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的数据信息是统计调查的核心。运输统计指标要涉及到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使得交通运输统计提供的信息能较为完整地反映交通运输经济活动的面貌。统计数据还要侧重于反映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联系,并着眼于发挥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必须建立一套满足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运输市场管理和调控需要的数据系统,尽可能反映交通运输行业产出成果、生产效率、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尽可能反映交通运输行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的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设置要考虑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及一些其他经济类型的管理需求;也应更具灵活性,能反映不同状态、不同时间、不同运输工具的运行情况;还应考虑到数据收集是否方便、准确,能否全面地反映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情况,以及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2.3 改进现行的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是要扩大公路运输行业统计与其它部门行业统计的可兼容性,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提高统计数据的社会实用性。道路运输行业统计除了对道路运输的运输生产进行常规月报、年报外,还应联合交警、车管、城管等部门对其他非营业性运输、公共交通运输、城市内出租运输、旅游交通运输等全社会运输统计指标综合信息。二是对行业统计的报表指标设计应少而精。只有在报表指标少,统计人员有足够可控力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源头数据质量。三是在报表报送过程中应当调整数据出口,缩减分散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报送项目,避免各自为政。在利用部门业务资料时,要注意统计指标口径、范围的衔接,确保各业务数据与行业统计数据审核归口,避免出现内部差漏。

2.4 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研究机构的沟通,资料互补

尽管政府交通运输统计的内容和统计范围在不断的扩容、调整,但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笔者认为,今后政府统计不可能通过无限制地扩容,去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政府统计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多内容较偏、用途较单一的统计调查,应依靠非官方统计调查作为补充。在工作中,重视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研究机构的沟通和交流及合作,从中了解社会需求、热点问题研究情况,开拓统计改革思路,同时达到资料互补的目的。

2.5 夯实统计基础,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离不开扎实的统计基础,它包括设立必要的统计机构、落实基本的工作条件、建立有关的统计台账、保证畅通的报送渠道等等,它更需要熟悉业务、爱岗敬业的统计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讲,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的实行,对统计基础的要求更高,比如,它们对企业统计要求统计台账更健全、指标计算更仔细、数字上报更准确、情况介绍更详细;要求统计人员掌握更新、更丰富的统计及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具备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3 结束语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管理和控制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交通运输统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方法技术上、组织制度上、经济等层面上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庞智强.道路运输统计方法改革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6.

[2]鲜晓花,李维臻.我国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现状的统计分析[J].交通财会,2012.8.

上一篇: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与措施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