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

时间:2022-10-04 03:15:16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

一、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观察能力。观察要全面而广泛,有对实验的“观”,有对实物、图表、模型的“观”,还有对自然、生活、生产中化学现象的“观”。但只“观”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观”后必须对具体的表象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化学的初步结论,并运用结论解决化学问题,才能提升至能力。为此,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出现某些特征现象、曲线、图型等,它们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且往往是隐含的,只有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加工,才能发现其反映出的规律,提取出有用信息来回答相关的问题。

实验能力。化学实验能力主要包含两部分,其一是基本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常见仪器的识别和使用、重要的基本操作,如加热、分离提纯、浓度配制等。教师将重要的学生实验进行发展派生,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能力。其二是实验探究能力,即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方案的能力,它包括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混合物分组确认及分离、验证化学原理等,这是培养学生敏锐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性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综合考查的热点。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精确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整体性(广阔性、综合性)及思维的创造性等,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①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内容能融会贯通,通过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贮存,并能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②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联系所学知识迁移、转换、重组,使得问题得到解决,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反应式或图表表达出来。③题目设置一些陷阱,如过程情景复杂化,但回答简单化,注重对过程分析的同时,更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考查。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要求考生敏捷地接受新的信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去伪存真,解决新的化学问题。考查考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取有用内容点解答试题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二、提高学习能力,学会讨论合作

语文教学中几个常用教学环节的法制渗透

刘家用(贵州省兴义市猪场坪乡中学562400)

法制教育向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遵纪守法是我国21世纪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常言道:“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但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背景介绍、主题解读等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在这些环节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谈几点拙见,以求同仁指正。

(一)巧设导语,渗透法制

教学无固定的模式,但在语文教学中导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使学生认识到本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导语犹如一场戏的楔子,一本书的序言,一扇门的钥匙,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提高授课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这一时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法制渗透,能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导语就可以这样设计: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进动物世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斑羚生性温顺,非常讨人喜欢。但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动物,却遭到了人类的捕杀。人类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板书相关法律名称)斑羚们在人们的违法行为面前它们是什么样做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二)在背景中渗透法制

好文章常常是写作者在特殊条件下有感而发的产物,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一段优美雅致的景物描写,是沉醉于大自然美色的真情流露;一个义愤填膺的议论,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悟。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了解书本世界,了解作者的生活时代,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人物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文章,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解方向。因此,在一些特殊课文的教学中,做好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作背景中也有法制渗透点。

(三)挖掘主题解读的法制渗透点,进行法制渗透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课文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对学生适时进行渗透。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如《孔乙己》一文中, “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将受到怎样的惩处?在教学《我的母亲》时, “‘我’的母亲被五叔恶语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你能为她指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吗?”《伤仲永》中,其父“不使学”,其行为合法吗?

(四)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法制渗透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在开放中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实际体验,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在现行初中教材的每个单元均设计了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只要精心组织、因势利导,也能找到法制渗透点。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法律知识,把握好法制渗透的点、掌握好渗透的度和渗透的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这条道路我们将越走越宽广。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社会的变迁,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中学生的学习毅力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学习兴趣就成了他们搞好学习的关键。当他们求得知识后,这种胜利者心理就得到了满足,因而增添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力。如新教材中有很多“规律型”讨论题,这类题目不难,学生愿意讨论。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学习兴趣就会倍增。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和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关键在于设计发散点,而新教材上的“讨论”题目是在长期地教学实践中总结或挖掘出来的,具有优选性、广联性、密集性和科学性。例如,“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种溶液?”“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这类题目让学生讨论,就能联系到诸多化学知识,也可得到很多的好答案。

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讨论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通过互相切磋甚至是争论,都可以从多方面接受信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收集氨气的试管口的棉花应用什么溶液浸湿?为什么?”多数教师想到的是非挥发性的酸溶液,如NaHSO4溶液等。在回答“为什么”时,教师易受到旧教材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棉花的作用是阻碍NH3与空气对流以便得到较纯净的气体,学生考虑则是环境保护问题。像这样的问题还很多,只要师生共同讨论,相互补缺,相互激励,就能共同提高。

三、化学教学中,关于作业的有效性的分析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是考察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多样性,作业布置多数只注重“双基”的训练,缺乏典型性,量大质低;缺乏层次性,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时效性,作业批改反馈不及时。

针对以上问题,为使作业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达到提高作业质量,产生“低负高效”的作用。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习题的来源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习题,也可以是有价值的课外参考书、各类报刊等。教师还可从自己建立的或学生建立的“错题档案”中,将历届学生的错解题穿作业中,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2、设计的作业应满足个体差异,让后进生“吃得着”、“吃得了”,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作业在编排时可依据学习目标及个体差异分为这样三个梯度: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和应用。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以此设计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上一篇: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描写的妙用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会学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