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的发展与基本理论探析

时间:2022-10-04 01:18:53

行为疗法的发展与基本理论探析

行为疗法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心理咨询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肯定。行为疗法按照心理学理论框架来发展各种技术,并鼓励从实验范例中进行推论,有不少学者对如此新颖和个性的心理疗法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其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疗法的发展

(一)行为疗法的历史背景

行为疗法的理论渊源于美国桑代克(Thorndike)和华生(Wateson)的行为主义、前苏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与美国斯金纳(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但是,作为一种可供临床应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却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roadus Wateson)在1913年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一文,首次提出:可观察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特有的主题,而行为都受环境事件的控制和影响,心理学应该研究对行为如何进行预测和控制。1914年,他的第一本专著《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问世,因各种原因,他所阐述的行为治疗在当时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方面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当代的行为疗法得到初步发展,在美国、南非和英国同时出现,其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创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行为治疗的实践有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晚期是行为疗法发展的黄金时期,逐渐成为心理学界的一股主要力量,它对教育学、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精神病学和社会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晚期到现在,行为治疗方法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更大的发展和传播,像行为治疗协会有4300多名会员,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行为治疗社团,另外50多种杂志致力于行为疗法的传播。

虽然行为疗法被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程序来标志,但是所有从事行为治疗的人员都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行为的最近决定因素、学习经验对变化的促进、严格的评价与评估(Kazdin,2001)。

(二)行为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行为疗法主要是由多位行为心理学家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开发出来的若干种治疗方法和技术集合而成的,巴甫洛夫(N.I.Pavlov)、桑代克(E.L.Thorndike)、斯金纳(B.F.Skinner)、艾森克(H.J.Eysenck)、拉扎卢斯(Arnold Lazarus)、班杜拉(A.Bandura)、沃尔帕(J.Wolpe)等学者把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心理治疗并做出巨大贡献。

二、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在心理咨询流派中,行为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影响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行为疗法已经形成了多种技术与疗法,虽说这些疗法名目繁多,特点也不一,但它们都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上,而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最早揭示有机体的行为获得机制的一种理论。它认为有机体的行为,不论是适应行为还是非适应行为,都可以通过刺激——反应这一经典条件反射而形成。该理论认为,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刺激与反应的结果,但这个刺激与反应要在同时或者相近的时间里出现,以建立起两者的匹配关系,以后当呈现某一刺激时即能引起某一行为。因经典条件反射行为是对刺激物的应答,因而又称之为应答。

(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所创立。他认为,人类的某些行为确实是因经典条件反射而形成,但仅仅是一类行为,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类。他提出,人类大多数的、可被观察的行为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而形成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解释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它是指个体自发的、随意行为的建立。

条件反射理论不仅用于解释人类某些非适应的形成,而且还可以运用它来消除人类的一些非适应或塑造出新的适应行为。正如G.Martin和J.Peel所认为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原理,迄今为止在行为矫正领域内仍是最有用的。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他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班杜拉不仅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而且将其运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发展了如示范疗法、模仿法、行为排演等多种行为矫正的技术。他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三、小结

行为疗法的出现是对传统心理治疗的突破。它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坚持人的行为由环境支配的决定论思想,强调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改变人的行为,认为人的习得既可以产生,也可以消除。因为这样的观点,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占据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优势地位。行为疗法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为疗法的自我改进。虽然目前的行为疗法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行为疗法对于人类异常行为治疗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的局限,因而,在当代,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心里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行为矫正——有效的心理疗法. G.Matin,J.Peel著,林殷沪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9

[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Gerald Corey著,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3]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马建青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

[4]行为心理学入门.阿德莱德·布赖著,陈维正,龙葵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1

[5]行为奥秘透视——华生的行为主义.高峰强,秦金亮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56

[6]心理学通史(第四卷).杨鑫辉主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35

[7]班杜拉之观察学习理论与实践.叶浩生著.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4.67

[8]咨询心理学.邓明昱,郭念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97

上一篇: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下一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