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04 01:04:12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下面就自己上课的几点体会,说说关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几点摸索。

一、深究忽略点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保障

所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忽略”,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原本可以判断,却因为思考不全面、不深入等原因,对理解上存在不完整、不深刻的现象。对学生的忽略点,教师要冷静面对,剖析忽略的原因,并适时提醒,并给予思考此类问题的方法。着眼点在思考问题的方向,不仅止步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更要形成处理一类问题的经验。

在讲高一第一学期《一碗阳春面》的时候,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不外乎两种答案:对母子三人团结、坚强品格的歌颂;对老板夫妇善良人格的肯定。于是,我引导大家关注文章中这样的话语――“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顾客们到处传诵着。有人特意从远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上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掌声”……小说除了写到母子三人和老板夫妇外,不时会写一写店里的顾客对“二号桌”的关注与反应,这在文中不是一处可有可无的闲笔,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容的目的,是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关注,会明白作品的深层内涵。而且这篇文章除了反映出母子三人的自强不息、老板夫妇的善良之外,还歌颂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积极向上与自强不息。

我没有做深入的提醒,只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被他们所忽略的内容,唤起他们对深层意义的理解。我试图去解决“鱼”与“渔”的关系,打算深究学生的这一忽略点,继续引导大家思考――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阅读可以关注到一些深层次的内容?经过探讨,学生对这种问题达成共识――不去体会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厚的文字,哪里算是走进了文本!

二、慎对空白点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学生阅读的“空白点”,从广义上讲,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所有未知的领域。在这里,我们着重是指产生阅读理解思维活动的知识储备、认知范围、认知能力等等,如一篇文章的社会背景,一篇文章的写作动机、一篇文章的潜在意象存在……与学生的“忽略点”相比,学生阅读过程中空白点的盲区可能相对较大,有时是凭已有知识所不能及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理解的空白点做何处理?我觉得要谨慎对待,既不可置之不理,也不可操之过急。

1.空白点并非一定是发展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没有必要对非发展点的空白点引而不发。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盲区可能给阅读效果带来比较大的障碍,比如李密的《陈情表》。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如果不是借助有效的课外资料查明朝代更替、司马懿弑君夺主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国古代“忠臣不事二主”的文化心理,怕是很难理解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新朝的任命”这一行为的。在这里,相关背景并不构成学生阅读理解中的一种能力,只是作为一种历史知识的积累与储备。如果知道,是锦上添花,如果不知道,也是与语文阅读能力的干系不大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老师们不必卖关子,可以单刀直入地把历史背景与相关文化心理告诉学生,从而降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认识的空白点未必都不是有效点,有的空白点可以在对文章的解读中挖掘,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慢慢填补,从而使空白点不“空”,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有效的空白点,老师可以“蓄势待发”。

比如在《项脊轩志》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这在学生们看来,是在于对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亲情的怀念,对作者写作本文的潜在动机,却是一个空白点。而这样的空白点,老师可以不必急于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而是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如剥竹笋般把写作动机慢慢呈现。

在《项脊轩志》中,有一个不是非常引人注意的片段――“诸父异爨”。异爨,指分家,随后又写分家后的家庭境况――“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完全是一副封建大家庭衰败零落、分崩离析、封建礼法荡然无存的境况。分家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已经不复存在!而在封建社会,一个家庭凝聚力的最大黏合剂是什么――是科考中第!如果一个封建大家庭在近期内有人科考中第,那么,整个家族就受人重视、受人尊敬、享有声望,从而家族的凝聚力也强。反之,人心涣散,最终导致分崩离析。归有光的家庭,看起来是属于后者,后文其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那么,从这样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分析归有光写作本文的意图是单纯地对三代亲情的怀念吗?不是。归有光在文中倾注了强烈的对功名的渴望之情――所以他深深铭记祖母曾经手持笏板激励自己发奋读书求取功名的行为。那么,在项脊轩的庭院内,种植象征仕途通达的“桂树”,并且着力描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景象,其写作动机中对功名的深切渴望,也就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细细解读而渐渐明晰了。

在这里,学生的空白点如果被老师单刀直入地介绍完毕,那么,对文章的解读,就会变得被动而机械。只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丝丝入扣的分析,适当地加以知识点的补充,那么,才能吸引学生对作者写作动机的深入剖析,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突出关键点、激活矛盾点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深化

1.理解文章的关键点是最重要的那一个,与课程目标的设立有关。一篇文章可以设置的关键点有很多,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有所取舍,一旦目标确立,即使与目标无关的内容,再好,我们也要舍得忍痛割爱。突出强调文章的关键点,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2.矛盾点常常是推动阅读行为的催化剂。细心的老师会有一样发现,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阅读文本中的矛盾点,作为质疑的一种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是否善于激活矛盾点,常常是衡量阅读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一把标杆。

比如在教学《老王》的时候,学生提出这样的疑惑――文章第一节第一句话就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可是到了文章的第6段,当写到默存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烦请老王送他到医院的时候,又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前面说常乘,这里又说不敢乘,究竟这“常乘”与“不敢乘”的矛盾里有怎样的玄机呢?

学生们有的说“不敢乘”是因为杨绛怕老王太累了,不忍心上他的车,让他承受两个人的分量,体现了杨绛的悲悯情怀;有的说,小小三轮车两人同坐毕竟不是很安全,所以杨绛胆子小不敢坐……回答有多种多样,但是似乎大家都不是十分满意。这个时候,我继续引导大家探究这两句话所在的语境,因为,一句话如果脱离了它所在的语境,就可以有多样的理解,同样,要是脱离了特定的语境,也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矛盾。

同学们找出第二处“不敢乘”之前有这样的字眼――“‘’开始”!这个历史背景的发现,有利于学生将文本中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大批知识分子被当做无产阶级的异己分子受到打击和摧残,科学知识被当做资产阶级的货色受到严重批判!作为“社会主义寄生虫”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至少是不受欢迎的,而象征小资情调的乘坐人力三轮的行为,也是像杨绛这样的知识分子所“不敢”为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胸中的一块乌云似乎已经被吹散,矛盾释然!

正是这样的矛盾,实现了对文章主旨的不断挖掘。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善于从旁激活矛盾,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放手留白点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放手留白点是基于语文阅读教学本身的特殊性的考虑。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真正价值高的文学作品一般都含有很大的混沌性和模糊性,包含着多重的开掘不尽的含义,有的甚至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尤为有必要,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我觉得可以有两种,空间上的留白和时间上的留白。

1.“空间上的留白”。曾经听到一堂语文公开课,讲的是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名篇《合欢树》,课上得很精彩,老师细腻的情感与独到的解读把所有人都带入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这个时候,学生对合欢树的理解应该是多角度的,是丰满的、参与了作者的情感的,也必定是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接受之后融入了自己的个体生命体验的。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合欢树应该是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的,这应该是这堂语文课的成功之处了。可偏偏这个时候,老师用多媒体打出了合欢树的图像――一棵葱绿的,长在农家屋舍前的高大的合欢树。那种失落感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敢猜测,当时真正被牵引进入课堂氛围的学生和老师,在看到这幅图片的时候,心里的失落感是跟我差不多的――无论这棵合欢树它有多高大多茂盛,无论它长得艺术性有多强,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它都是没有办法具体化的。在这个时候,合欢树的样子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就算学生们在心里把它想成是一棵芭蕉,只要能足够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也是一个“可以原谅的错误”了。在合欢树究竟是一种什么外形的树这个问题上,语文老师可以大胆地实现空间上的留白。阅读的终极目标应该不是理解,而应该是提高生活的感悟能力与文字应用能力。这种空间上的“留白”,是根植于语文老师的终极阅读目标――如何让文章开掘不尽的含义唤起学生类似又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性感受,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苦苦追求。

2.“时间上的留白”。这是出于对课堂知识的课外延伸的考虑。我们都知道,好的作品应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常读常新的,好的作品应该也是可以随着读者年龄、阅历的变化而产生新的解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时间上的留白,是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可再提升性,对很多开掘不尽的问题留待学生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上细细体悟。在这点上,语文课堂教学如果适度拓展、舍得放手,将会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延伸到学生成长的生命里,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终极升华。

适当处理学生的已知点、深究忽略点、慎对空白点、突出关键点、激活矛盾点、尝试创新点、放手留白点,这是我在课堂中摸索到的几点策略。要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们立足文本、关注学生、反思课堂,呕心沥血地潜心钻研。

(作者单位 上海市大团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中小学网络安全之网络架构 下一篇:心诚则灵 心到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