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高目标”为根本全面促进基层建设“双提升”

时间:2022-10-03 11:51:42

以“四高目标”为根本全面促进基层建设“双提升”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高新区分局按照市局的统一要求和总体部署,以实现“四高目标”为根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强化“三个建设”,狠抓“三个创新”,创造性践行“1356”思路,全面推进基层建设,工商工作效能和基层队伍形象得到“双提升”。

一、强化“三个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形象

以抓基层工商所软硬件建设为突破、队伍素质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基层标准化建设,整体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一)强化标识建设,突出工商形象。按照市局基层工商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实施细则》的要求,分局制定了《基层工商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对三个工商所标准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严格按照CIS形象规范全面改造工商所整体形象,对于原办公场所较为陈旧的第二工商所,新购置467平方米商品房作为办公用房,按照服务群众的要求,建设标准化服务大厅、开放式服务平台,设置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洗手间、执法车辆专用停车库等配套设施。目前各工商所标识统一,制作规范,已成为全市工商系统规范化建设的样板。

(二)强化制度建设,突出规范管理。一是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工商事务指导制、政务信息公开制和企业工作联络员制。通过简化审批审核程序和办事环节,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在市场监管执法一线中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行政指导。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制订严谨的注册登记工作流程、日常巡查监管工作流程、12315工作流程、案件查处流程、暂扣物品管理流程,通过职责明确的岗位工作流程规范工作人员的具体作为,使每个基层干部清楚了解每项工作完成途径、方法,保证各项业务工作有序进行。三是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收处罚行为和自由裁量权使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执行执法质量考核制度。

(三)强化队伍建设,突出执法效能。优化整合执法资源,充实基层执法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执法效能。采取“四个结合”的办法,即突出经营主体归类与属地网格管理相结合,突出个人专长与工作需要相结合,突出内部勤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突出分类监管与信用监管相结合,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基层工商所人力配置。加强基层队伍建设。2009年。对10名科级干部、6名监管干部进行交流轮岗,调整比例达27%。调整后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力调动和提高。

二、狠抓“三个创新”。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为推进工商职能转型,提升服务发展成效和监管执法效能,针对辖区三个工商所的监管对象、监管领域各异的实际情况,狠抓创新,突出特色,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监管有效、服务高效”的特色工商所。

(一)创新市场监管机制。第一工商所辖区共有各类专业市场15个,其中石桥铺IT市场、陈家坪机电市场均为重庆市商品交易20强,其辐射范围涵盖西南、面向全国,针对辖区实际,实行“三措并举”体现其特色。

一是推行《先行赔付制度》。以消费投诉较为集中的石桥铺IT数码市场集群为突破口,制定《IT数码商品先行赔付制度》,明确规定先行赔付的对象和范围、金额及时限,指导IT行业协会组织辖区4大IT卖场筹措先行赔付资金300多万元。由于有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纠纷和申投诉率比去年下降30%左右,有效维护了市场和商家的正常经营秩序。

二是实施工商CIS形象标识进市场。在实现分局重庆工商CIS形象标识全覆盖的基础上,将重庆工商CIS形象标识建设引入市场,率先在辖区IT数码市场内建设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制作的重庆工商CIS形象标识,张贴执法公示、红盾维权、管理制度等内容,充分彰显重庆工商形象,突出工商监管痕迹,有效提升了社会对重庆工商的认知度,同时也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认可。

三是有效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全面清理辖区15个商品交易市场、1679户进场经营者的基本信息并--录入建库,搜集市场信用指标,进行初步评定、上报和认定,完成了辖区所有商品交易市场的分类评级工作。有效开展市场巡查,实现了市场监管联网应用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

(二)创新执法办案机制。第212商所在监管执法、服务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和监管服务对象的普遍认可,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是执法办案机制实现新突破。“两费”停收后,面对工商职能转型,采取“合理搭配、定岗定责、限期提升、全员办案”的措施,根据优势互补、强弱兼顾的原则,合理搭配人力资源,将全所9名执法干部划分为3个办案小组,明确每位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激发了干部的监管执法热情,全所上下形成了“人人学办案、人人比办案、人人办好案”的良性氛围,案件质量进一步提升,监管执法领域进一步拓宽。

二是互联网监管取得新进展。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拓展监管领域,2006年在全市率先探索互联网电子商务监管。以企业网站、网页监管为突破口,建立电子商务数据库,积极开展网上巡查,查处了10余件互联网网络违法案件。第二工商所对互联网监管的成功探索为分局提供了经验,带动了全局电子商务监管工作的开展。其监管模式受到市局的充分肯定,作为全市电子商务监管的样板。

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宽严适度、保驾护航的原则,大力推行“行政指导”和“行政建议书”制度。通过“行政建议书”的方式,促使某著名外商投资企业将拖欠长达9年的833.33万美元一次性全部到位,企业生产经营得以全面恢复,得到企业和高新区管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有效地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创新监管手段。第三工商所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大型超市多、食品经营主体多,其中渝州交易城为重庆最大的卤制品集散地,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针对辖区实际,创新监管手段,采取五项措施努力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着力打造食品安全特色工商所。

一是实施分类监管。按照食品监管难易程度和实际需要,对食品经营主体及经营品种实行分类监管,对不同食品经营主体及经营品种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频率,重点加强对散装食品的监管。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与卤制半成品协会、粮油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机制,指导行业协会建立自律制度,组织开展食品自检,严把食品质量关。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轮训等多种方式,强化对执法干部、食品经营者快速检测技能培训,实现“两个目标”,即执法干部和重点食品经营者均具备食品快速检测技能。

四是落实食品问责。调整片区划分,优化人员组合。制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问责制》,科学合理分解监管责任,把食品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五是加大办案力度。积极发现案源,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查处食品违法案件的数量年年攀升。

通过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三个工商所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监管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工商职能转型。为实现“四高目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关于实行基层实地综合年检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推动基层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