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促小学英语课堂转型

时间:2022-10-03 10:44:32

多元评价促小学英语课堂转型

一、目标多元:由重对知识能力的评价转向三维评价

在评价的目标上要从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只有在对过程的关注中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如在聆听了别人的朗读,观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进行相互监督、评价:学习情感与策略方面,包括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在英语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否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方面,则是能否快速看图说词、语音基本正确以及能否分角色扮演对话中的任务并积极地参与表演。

二、主体多元:从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更多元的评价

1.教师评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有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使其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评价时要以表扬为主、慎用批评,还应让评价时刻充满新鲜感。比如当学生有了好的表现,教师就奖励其一枚贴纸,同学们将贴纸收集起来,根据贴纸的数量设置一定的奖项,进行小奖品的兑换,学生的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2.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得到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观点、行为做出评价,并通过自我评价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很难对自己的读音做出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我评价的空间,即让学生模仿课文朗读,自制录音磁带,将要读的课文录制下来,然后与课文磁带录音去作比较,对自己的语音作出自我评价,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读音。

3.学生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课内、课外英语学习活动,是否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还要对学生朗读单词、背诵课文、表演对话等口语表达能力作出评价。小组评价可以由组长主持,大家共同参与,通过观察、交流、检测等方式对同学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学生通过互相评价才能找到学习方面的不同之处,看到差异和差距,然后相互学习。

4.家长评价――可以构建新型家校互助关系

家长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因为家长是教学结果的重要责任者。我们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坚持让家长每天对孩子读英语的情况作出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既加强了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注与监督,也加强了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使教师能更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三、内容多元:丰富了以往只针对听说读写等内容的评价

1.听说评价――提高学生听说的欲望和说的质量

对于听的评价可以通过说来实现。一般要求学生能将课本上的内容act out 或者进行role play。比如,教师可以把表演的孩子分为三个等次,一种是群众演员,他们可以读“台词”,在此之上的是配角,他们一般都能够背诵“台词”,而主角就要能神态自然地表演课本内容。当上主角的学生可以得到老师的“奖章”作为奖励,并以奖章的数量多少进行口语成绩的评定。对于那些没能当上主角的孩子,可以安排组长让他们背诵课文内容,再根据背诵的情况盖章,这样的章也是作为口语成绩的重要评价参考之一。

2.读写评价――促进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读与写是高年级不可缺少的学习形式,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地改编一些对话或者故事,甚至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增加配上图画。在教材中就有很多内容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课本剧表演的。要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改编,孩子们既要编剧本又要导演这场戏,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得到综合锻炼,可谓一举多得。另外,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补充课外阅读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更要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英语兴趣小组的活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补充阅读教材,最后要对学生的理解故事的能力进行评价,当然,这也是对他们的阅读态度的评价。

3.实践作业评价――创设语用环境,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

光靠课内学课内用是远远无法提供给学生足够说英语的机会的,因此教师经常要布置一些诸如课本剧排演、贺卡设计、演讲比赛、海报制作等实践性作业。

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上沉闷气氛,激活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也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让学生彼此交流议论,来推动学习的深入,有利于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转型。总而言之,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多元化评价,其根本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观念,更新教师的理念,增加教师的课程意识,要意识到新课程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要转变英语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开放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语用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Unit 2 Lesson 9 Peking Man》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