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探析

时间:2022-10-03 08:52:56

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探析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都保持着非常快速的经济增长,经济总量的增加促使了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但是在经济总量积累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房地产价格过高等等。在文中主要就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城市土地规划的现状,并就加强城市土地规划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土地规划 城市经济 土地利用

城市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城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对农村的经济增长产生带动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利用和控制有着相当突出的矛盾。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在土地利用的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种消极的外部效应。通过合理的配置来实现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得土地的利用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城市经济地位增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来看,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会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一方面,城市经济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利用土地,可以为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增长以及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资金来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带来相当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经济增速、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水平都会受到土地利用的影响

在城市经济活动的开展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土地、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资本等都是城市发展开发的成本要素。因此土地的利用程度会直接对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带来影响。

土地的利用程度会对城市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制约或者是促进。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土地的承载力、产出效益会体现出土地配置效率以及利用程度的高低,进而会对城市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而土地的承载力与产出效益则会受到土地的集约性利用以及土地供应总量的保证程度的影响。

土地利用结构会对城市经济结构以及功能结构带来影响。而城市的经济机构和功能结构则会直接决定土地的利用结构,并且能够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对城市功能进行强化,使得城市的辐射能力与吸引力更强,有效的减少城市运行与布局的成本,让城市产业机构能够更好的进行升级与转型。

土地市场上出现的变化会让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受到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当前土地市场对于城市经济影响相当严重,使得城市建设的资金很多都是来源于土地买卖,直接导致了土地市场的变化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资金获取。

通过对土地的利用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城市企业的外部聚集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外部规模聚集效益和其所在城市的土地使用情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会对企业的生产要素的组成带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要素聚集的成本。

在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过重,土地的利用是相当重要的基础。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生态一起构成了城市生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所能够产生的效益将会直接影响到生态效益与成本,并会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二)城市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土地利用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推动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是一个统一体,具有很强的经济实体性,城市的经济增长是城市的核心内容。城市经济增长会带动成果是的整体规模和数量上的扩张,提高城市质量,所包括的内容内容有很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土地会遵从经济学中的供需规律,但是此外土地还拥有一些属于其自身的特别的特点。当前土地的供给主要分为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这两种。所谓的自然供给,就是地球提供给人类的能够直接利用的土地的数量,主要包括有已经被利用的土地资源以及在未来能够进行使用的后备土地资源。而经济供给则是指的建立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的,需要投入劳动力进行开发之后才可以使用到生产、生活中的土地的供给。

城市化与现代化要获得发展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业化作为支撑。工业化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构成了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城市的工业用地获得的产出效益也国际水平之间存在有巨大的差距。这是一种相当不合理的现象,但是却客观的反映出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严重的不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重汽的第二阶段,度过了工业化的初期以及中期的第一阶段,当前是处于以高加工度投资品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阶段。随着高新技术的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传统工业部门的快速改造,使得高加工度的投资品的市场容量得到快速的扩张,让第二次产业内部机构改革获得了足够的动力,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为并为大量高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的推动了经济增长。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前进发展的,城市作为人类社会进行集中生产与生活的聚集地,其发展程度相当的重要,对土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需要的建设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都在快速的膨胀。

二、当前城市土地规划现状分析

(一)当前城市土地规划现状分析

城市土地规划的内容包括有许多的方面,主要是对各种土地以及水域的规划。在当前,进行城市规划主要我是为了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并让土地利用不会对土地资源的可更新利用的特性带来损害,并维持好土地系统生态平衡,同时让城市经济增长与生态能够获得协调发展,最后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有效的改善用地矛盾和冲突,防止土地退化现象的恶化,并获得效率、公平和环境的高度统一。在进行城市土地规划时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有: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控制好土地供应量,促进经济的健康、合理增长;调控土地供应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有效的调整建设项目供地;对处于不同区域中的土地的供应进行合理的调控,对产业的布局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引导,实现协调的发展。

(二)当前城市土地规划面临的问题

1、城市用地不断增加,弱势群体规模在不断扩大

在对城市土地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因为经济的增长,城市工业用地的要求在不断的升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了城市周边很多的耕地都被占用,加速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让更多的农民只有选择到城市中务工。而进入到城市中的农民和城市中原来的那些低收入者一起形成了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并使得弱势群体的规模扩大。同时因为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且弱势群体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弱势群体不能够有效的享受到土地规划带来的各种好处,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来见是相当不公平的。

2、土地开发有着严重的不可逆性,容易出现代际问题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很多时候都会导致土地上原有的森林、绿地等各种自然资源出现不可逆的损失。而且在我国城市发展的初期这种现象表现的非常的严重。而城市经济的过分追求会需要通过对城市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来进行满足,很容易出现代际公平问题以及代内公平问题。自然资源本就是非常有限的,当代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损害后世生存需要的资源。同时代内公民都拥有公平的发展与分配权力。

3、土地供应量大幅度缩减,圈地情况较为严重

随着土地供应量的减少,城市中的可用土地量大幅度的减少,城市中的“圈地运动”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对于保护土地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例如在各种大型项目的建设中,使得城郊的大量耕地被占用,而因为开发过渡会导致大量的耕地被无端的浪费,还有部分会被闲置起来,使得土地的利用率相当的低下,这和城市土地规划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

4、城市用地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环境问题相当突出

我国城市发展的初期,工业化建设相当的迅猛,同时带来是对用地的快速消耗,使得城市中的各种绿地以及交通用地都大幅的减少。并且在初期城市土地规划根本就没有从可持续发的角度进行过考虑,因此各种污染情况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城市环境质量变得恶劣。从这里来看,在我国过去的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趋势过分的注重,没有能够考虑到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破坏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基础上的。从实际情况来看,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基本现在都出现了如何平衡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难点,处理这个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的迫切。

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调控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利益主体非常多,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城市政府、官员、规划师、开发商以及普通市民都在不断的进行利益诉求与博弈。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土地规划的公正合理有效,有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此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公众参与进行完善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公共权力。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单一依靠政府的权力来保障与实现公共利益是相当不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引入多元利益沟通、协商与谈判程序,对公众参与的合法权利进行保障,使得公众能够通过合法、有序的渠道来对自身的利益诉求进行表达。必须要对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对话进行强调,加强双方的互动与权力制衡,让最终的决策是多方力量所共同作用得到的结果。必须要通过制度来为公民参与到规划中来提供渠道,并树立起公众参与的原则与地位,让公众参与具备有相应的法律效力、权力以及义务,并就组织、方式、程序以及领域和范围进行规定,让其能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以内有序的开展,让公众的利益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二)做到依法管地

依法管地必须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方面必须要对那些违反土地利用规划擅自建设的行为、未批先建的行为以及囤地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必须要对土地的产权进行明晰,改变政府部门对用地的粗放式操作,并且还需要兼顾到失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保障,对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全面的均衡,加速推进依法管地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土地供应、利用、出让、转让等各种方法的法律法规,让土地管理实现法律化、规范化、科学化。对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权责进行明确,加强并规范对地方政府的考核。

(三)加强对用地的监控

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巨额土地财政会让很多地方政府与利益团体不能够经受住诱惑,出现严重的违法现象。特别是“以征代租”的行为让公民与国家财产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土地产权的不明晰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乱圈乱占的行为。因此,需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积极的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建立并健全全民动员共同监督的制度,进一步的做好对土地利用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对土地市场的秩序进行有效的维护,更好的引导城市理性发展,对现有的城市土地规划与制度安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确保城市土地市场的规范有序。

四、结束语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相当耀眼的成就。但是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所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地规划控制。

参考文献:

[1]梁尚书.利用土地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9:30-32

[2]茶洪旺,李健美.区域经济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06:266-268

[3]韦晶磊.浅议土地利用规划中弹性控制的实现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06:21-23

[4]赵凯.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弹性的实现[N].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1:30-33

[5]侯飞.发挥土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42

上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新格局 下一篇:2009―太子参研究文献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