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新格局

时间:2022-08-09 04:53:04

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新格局

【摘 要】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获取、判断、运用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而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创新领域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快乐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实施策略

一、在信息技术平台中寻求教育创新

创新是知识的转化与整合。创新总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几乎不存在无知识的所谓创新,也不存在能够脱离知识而存在的单纯的能力。就知识与能力来讲,两者实际上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由于信息技术知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展的特征――突破和融合,具有全新的知识系统和全新的知识结构。所以说信息技术知识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信息技术知识特有的创新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综合性、程序性和先进性等方面。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性为学习者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近年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更宽广的前景。这种不同观念的结合、不同概念的联合。是教育创新产生的火花,它既可以减少知识定势的影响,也容易产生新的概念,并能适应个体不同的潜能发挥,为创新提供素材。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所有学科中最现代化的一门学科,知识的先进性克服了原有可能形成知识功能上的固定性。很少阻碍一个人认识那些新颖性的意义。

二、体验式学习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效果等)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因此,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理鼹问叛的能力。

据研究发现,很多同学对文字形式的认识兴趣和吸收远远小于图形、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的知识载体.当计算机的图形结构展现在他们面前.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很快地产生很多疑问,他们会带着问题进行探求。此时此刻。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难的热情。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创新。

能力在现阶段的条件下,教师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学生数量多,学习能力差异大。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法”,其主要思想是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许多小单元,按一定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复杂的内容化难为易,让每个学生能以自己的能力以及相应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而计算机的出现,为实现这一教学理论提供了最得力的工具。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学生与计算机构成双向的信息交流系统,每台计算机相当于一个会教学的教师,而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步调应答问题,选择控制学习节奏,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思想压力下感情状态妨碍接受知识,反之在无隔阂无拘束的情况下,感情状态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计算机创造的安详和谐的环境,很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此外,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交流平台,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一探究活动。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快捷方便的查找知识与资料,进行拓展性学习。各种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展交流的对象。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随时与同伴、教师或专家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与经验。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

三、教师课堂上的创新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充分享有共用资源,任意使用现有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课堂交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加大课堂容量,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也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得到锻炼,智力得到升发,见多识广,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职能由“ 教”师变为“ 导”师。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信息革命时代,教师的传道、解惑职能将弱化。教师在教育中的首要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立身之道和处世之道,引导学生树立真确的理想、信息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养成完善的人格。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教师手工作坊式的教学活动将不断地被教育智能工具所代替。互联网上有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我们就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中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可以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所取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完成学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就有了更大的可能。例如,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宏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进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地体现。又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途径。计算机及网络本身就呈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神秘世界,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吸引着我们的求索兴趣,启动着我们的创新智慧,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创造路径。现代信息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不在学校、教室里学习,使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程能为校外的学习者所享用,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它将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生化,它将以覆盖面广、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优势,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它将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自然就站在了居高临下的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打破了知识权威的神话,谁也无法对知识进行垄断,从知识占有量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差距正在缩小,在一些最新信息的获取方面教师可能还不如学生。教学“三中心”变为学生一中心。传统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在网络信息教育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确定课程表和学习时间表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都大大加强,学生成了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心,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而进行,教育真正成为在学生的需要的任何时刻都能提供所需知识的活动。

四、活跃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回顾前面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采用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组Flas:(1)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补法;(2)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均分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想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拼补法或均分法来推导呢?学生经过对比联想,发现平行四边形也能分成相等的两个梯形,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学生欢呼雀跃:这是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于是教师适时的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情景中,能很自然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五、信息技术的德育功能

在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专家的创新精神,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顽强的意志、毅力、能忍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坚忍的性格。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会贯通,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创新的范例,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创新性的信息技术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碰到问题要问―个为什么,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总结活动经验,这是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性信息技术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创新活动就是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觏决问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要创新性地教,引导学生创新性地学,激扬创新意识,迸发创新思维,鼓励创新发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教育创新是一项新的课题。只有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教育创新。

六、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的改变正是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分。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积累性向创新性教学的转变,是新时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在教育创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利于各种需要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尹富磊.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环节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12)

[2] 黄友志.浅谈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1)

[3] 王顺利.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课程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9(11)

上一篇:新课标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思考浅谈 下一篇: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探析